煤周刊讯:从护士们的温声细语,到床头柜上随时备着的蜂蜜水,再到根据老人咀嚼能力调整的“三分软饭”,爱藏在了每一个不经意的细节……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孝心床位”项目自今年初启动实施以来,以“父母安心”为圆心,以“职工专心”为半径,努力打造有温度、有专业、有尊严的养老新模式,悄然勾勒出“幸福型企业”的温暖轮廓。
关爱职工“走新”更“走心”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新矿集团现有1.3万人常驻省外,无法日常照料父母。“父母养老难”已成为横亘在驻外职工心头的“烦心事”。
围绕这一痛点,新矿集团与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联合,在孙村医院试点推出“孝心床位”项目,以“企业牵头、医疗保障、抱团养老”的创新模式,为驻外职工父母构建起“生活医疗一体化、吃住休闲全覆盖”的集居生活环境,深受职工群众欢迎。
“‘孝心床位’不是简单的床位供给,而是企业聚焦解决驻外职工父母养老难题的一种积极尝试和探索。”7月2日,山东能源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若祥到“孝心床位”项目调研慰问时强调,要将心比心,把老人当家人,用爱心映初心。
“职工在外总会担心父母摔了没人扶、病了没人管,‘孝心床位’用专业医疗和贴心服务,把这些担忧变成了安心。”新矿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于祖联坚定地表示,坚持以“省外创业、身边有我”的服务理念,和老区“前方创业、后方有我”行动打接力,加快形成省内外联动互济的新格局,确保职工在外创业暖心、舒心。
六大维度打造“健康闭环”
如何让奋斗更加安心无忧?新矿集团从医疗、成本、社交等六大维度,全方位构建保障体系,以全链条健康管理闭环守护职工父母幸福晚年。
抱团养老,职工放心。区别于传统的养老模式,“孝心床位”项目以新矿集团职工群体为基础,形成“老同事相伴、工会常督导”的互助氛围。工会定期检查服务标准,让职工“离家千里,父母仍被温柔以待”。
专属福利,有里有面。企业与职工共同承担基础费用,老人可自由选择入住时长。这一“个人兜底+企业补充”的办法,既能减轻职工负担,又让老人在邻里间“倍有面子”。
国有医院,医疗护航。依托山东颐养健康集团资源,老年病科医生每日巡诊,护士24小时护理。遇有紧急情况,老人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入内科病房。
适老设施,细节暖心。房间内配备专业护理床、中心供氧装置、床旁呼叫系统,卫生间全域扶手设计,家具边角磨圆处理。营养师定制食谱,送餐到床,护工每日协助洗漱、定时翻身。
文娱赋能,精神丰盈。由新矿集团各省内单位工会、“新矿心”分站共同负责,每周至少组织1次文娱活动。“百步道”“沐阳角”等均可供老人休闲娱乐。
动态反馈,持续优化。新矿集团工会通过满意度测评、意见箱、在线问卷等渠道收集建议,推动服务迭代。目前,项目正根据老人需求增设康复理疗室,并计划引入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健康数据。
“小切口”撬动“大幸福”
在衡量一家企业成功的标尺上,利润固然重要,但其创造的社会价值更能彰显格局与担当。
87岁的王大爷因长期卧床导致五处深可见骨的褥疮,入住“孝心床位”时疮面发黑、散发异味。外科团队制定“清创-引流-营养”三阶方案,护工每两小时为他翻身一次,每日用蛋白粉补充营养。20天后,疮面完全愈合。王大爷的女儿含泪说:“原先父亲只能在床上熬日子,在这里他重新‘活’了过来。”
91岁的刘奶奶因阿尔茨海默病失语,护工孟昭荣发现她总盯着窗台上的绿植,便每天抱她到窗边晒太阳、摸叶子。第15天,刘奶奶突然抓住孟昭荣的手,含糊地说出“好……暖”。这一瞬间被监控记录下来,成为“孝心床位”珍贵的“成绩单”。
当杨婆婆在护工搀扶下走出病房晒太阳,当孙奶奶和老同事们一起练手指操,当驻外职工在视频里看到父亲笑着比大拇指……这些平凡的瞬间,汇聚成企业“一家亲”的幸福合影。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多问一句话、多搭一把手、多等一会儿’,做有温度的护理人。”新矿集团“孝心床位”项目护理负责人胡晓丽说。
据了解,新矿集团就“孝心床位”项目已与山东颐养健康集团建立联动机制,内科、康复科医生每周联合查房,确保入住老人们“小病不出楼、大病有绿通”。
一张小小的床位,托起无数职工家庭的希望。新矿集团用“小切口”撬动“大幸福”,真正将“职工需求”转化为“发展动能”,为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新路径。(邢林立 商 霞 王 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