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矿综采二队,有一个身影始终忙碌在生产一线,他就是检修班班长王东升。2001年12月,年仅20岁的王东升投身煤炭事业,自此开启了他在煤海深处的奋斗征程。22年来,他扎根综采一线,凭借着对煤炭事业的满腔赤诚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工匠标杆”,为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扎根煤海,开启逐梦征程
2001年,刚满20岁的王东升,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年轻人特有的热血,踏入了煤炭行业,成为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矿综采二队的一员。那时的他或许没有想到,这一选择,将让他与煤炭结下长达22年的不解之缘。
煤矿工作的艰苦远超常人想象。千米井下,空间狭窄逼仄,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和飞扬的煤尘。阴暗的环境中,只有头顶矿灯那微弱的光芒照亮前行的道路。机械设备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对人的听力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而且,井下的温度常常让人难以忍受,夏季闷热如蒸笼,冬季却又湿冷刺骨。
但王东升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从小就养成的坚韧性格和军人般的意志,让他迅速适应了煤矿的工作环境。他深知,煤炭是国家工业发展的“黑色血液”,每一块煤炭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而自己的工作,就是将这些能量挖掘出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抱着这样的信念,王东升在综采一线扎下了根,从最基层的工作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了他在煤海深处的逐梦征程。
“三维立体”,构建设备管理新体系
随着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生产对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东升深知,设备是煤矿生产的“命根子”,只有设备运行稳定,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他创新构建了“三维立体”设备管理体系,从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管理到故障预防,全方位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在设备维护方面,王东升推行机电设备“定单检修”机制。他将设备维护任务细化至每台机组、每个部件,为每台设备制定详细的检修计划和检修标准。检修人员按照“定单”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潜在的问题。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设备维护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了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为了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王东升运用“动态管理”模式,建立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电子档案。通过电子档案,他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维护记录、故障历史等信息,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一旦发现设备运行参数异常,他能够迅速做出判断,提前采取措施,实现故障预判与预防性维护。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王东升的带领下,综采二队严格落实包机责任制和问题设备销号制度。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包机人对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工作全面负责。对于出现问题的设备,实行销号管理,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要求,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跟踪-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有效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执行力和实效性。
这套科学管理体系成效显著,综采二队机电设备开机率连续多月稳定保持在98%以上,创造了连续九个月零机电事故的安全生产纪录。在一次设备巡检中,王东升通过设备电子档案发现一台采煤机的电机温度略有升高。他立即组织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电机轴承存在轻微磨损。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电机烧毁,影响生产进度。王东升果断决定对电机轴承进行更换,避免了一次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正是凭借着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王东升带领综采二队在设备管理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维守护”,筑牢安全坚固防线
在煤矿生产中,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王东升深知,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他独创了“五维守护”工作法,从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教育培训、应急演练、制度执行五个维度,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将安全意识渗透到生产全流程。
王东升始终坚持“责任落实不放松”,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安全责任,将安全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他建立了完善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对安全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严肃处罚,确保安全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在一次安全检查中,王东升发现一名员工在操作设备时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帽。他立即对该员工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按照安全责任考核机制进行了处罚。同时,他还组织全班组员工召开安全会议,再次强调了佩戴安全帽的重要性,以此为契机,强化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
“隐患排查不放松”是“五维守护”工作法的关键环节。王东升带领检修班成员,严格按照安全检查标准,对井下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他要求检查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都要及时发现并处理。他还建立了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管理,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整改。有一次,王东升在巡检时发现一处巷道的顶板出现了轻微的裂缝。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顶板坍塌,危及员工生命安全。他立即组织人员对顶板进行加固处理,并安排专人对该区域进行密切监测,直到隐患彻底消除。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王东升坚持“教育培训不放松”。他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为员工传授最新的安全理念和操作技能。他还开展“安全微课堂”活动,让员工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和教训,通过身边的事例,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安全微课堂”上,一名员工分享了自己在一次设备检修中,因为粗心大意,差点引发安全事故的经历。通过这次分享,其他员工深刻认识到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应急演练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王东升坚持“应急演练不放松”,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如火灾逃生演练、瓦斯爆炸应急演练等。通过演练,让员工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一次火灾逃生演练中,王东升模拟了井下突发火灾的场景。员工们在他的指挥下,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弯腰,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有序撤离。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这次演练,员工们不仅掌握了火灾逃生的技巧,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制度是安全生产的保障。王东升始终坚持“制度执行不放松”,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他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有一次,一名员工为了图方便,违反了设备操作规程。王东升发现后,立即对该员工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班组内进行了通报批评。他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违反安全制度,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凭借这套行之有效的“五维守护”工作法,王东升带领的检修班组连续多次实现安全生产“零伤害”,成为矿安全生产的标杆样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安全第一”的理念,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技术革新,突破生产重重困境
在煤矿生产中,技术革新是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王东升深知这一点,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敏锐洞察力,积极带领团队开展技术革新活动,为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针对综采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痛点,王东升牵头组建了班组技术攻关小组。他带领小组成员深入一线,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针对采煤机割煤时煤尘飞扬严重的问题,他们经过多次研究和试验,决定对架间喷雾系统进行改造。
在架间喷雾系统改造项目中,王东升带领团队历时三个月反复试验。他们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喷雾装置的安装位置、喷雾角度的调整、喷雾压力的控制等。但王东升没有退缩,他凭借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顽强的毅力,带领团队逐一攻克了这些难题。
为了实现精准降尘,王东升创新性地将喷雾装置集成于挡煤板内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喷雾装置受到采煤机割煤时的冲击和损坏,还能使喷雾更加贴近煤尘产生源,提高降尘效果。同时,他还带领团队加装球型截止阀,实现了对喷雾的精准控制。通过球型截止阀,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煤尘产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喷雾的开启和关闭,以及喷雾的流量和压力,大大提高了喷雾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降尘效率。
这一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改造后的架间喷雾系统使设备故障率降低了60%,有效减少了设备因故障停机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员工现场操作效率提升近两倍,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降尘效果得到了极大提升,为员工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之前,采煤机割煤时煤尘飞扬,员工在操作过程中视线受到严重影响,而且长期吸入煤尘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改造后,煤尘浓度大幅降低,员工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工作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也大大提高。
荣耀加身,见证卓越奋斗人生
多年来,王东升用实干与创新赢得了广泛赞誉。他带领的班组荣获2020年煤业集团公司“安康杯”优胜班组称号。“安康杯”竞赛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的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旨在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获得这一称号,是对王东升班组在安全生产方面所做出努力和取得成绩的高度认可,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2024年度,王东升个人获评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劳动模范。劳动模范是企业的精英和楷模,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卓越的工作能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王东升获此殊荣,不仅是对他个人专业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他扎根一线、默默奉献、匠心筑梦精神的生动诠释。这一荣誉,激励着他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这些荣誉,不仅是王东升个人和他带领的班组的骄傲,更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燕子山矿全体员工的榜样。它们见证了王东升在煤炭事业中的卓越奋斗人生,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企业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王东升将继续秉持着对煤炭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带领他的团队在煤海深处创造更多的辉煌。(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