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炭市场正处于价格波动与供需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从价格走势来看,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行,已创下近五年价格低位。五一假期后,国内动力煤市场承压不减,煤价继续偏弱运行 ,截至 5 月 7 日,山西大同动力煤市场 Q5500 动力煤价格为 500-530 元 / 吨,较五一假期前降 10 元 / 吨,降幅 1.9%;较 2025 年次低点(3 月 31 日)降 10 元 / 吨,降幅 1.9%。
在供需方面,供应端相对充裕,5 月中上旬国内主产区煤矿生产稳定性较高,国内煤炭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港口等中转环节煤炭库存充足,北方三港(秦皇岛港、曹妃甸四港及京唐港)煤炭库存量在 5 月 7 日合计达到 3027.3 万吨,创历史新高 ,较去年同期增加 903.9 万吨。需求端则表现疲软,5 月中上旬仍处于用煤淡季,电厂电力机组负荷低,电煤去库节奏迟缓,库存水平居高不下,对市场煤需求非常有限,山东部分主力电厂电煤库存天数在 5 月 8 日保持在 90 天以上,非电行业企业也保持按需采购为主。
然而,市场总是在动态变化之中,进入 5 月下旬,随着 “迎峰度夏” 备煤期的到来,煤炭市场或将迎来新的转机,这也正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国内产量增速放缓
从国内煤炭产量来看,增速明显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 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 3.9 亿吨,同比增长 3.8%,但增速比 3 月份回落了 5.8 个百分点,环比减量更是达到 5127 万吨,降幅为 11.6% 。1-4 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 15.8 亿吨,同比增长 6.6%,增速较 1-3 月份回落 1.5 个百分点。进入 5 月份,受煤价持续下跌以及煤矿销售不畅的影响,煤炭产量增速有望继续下降。煤矿企业在面对销售困境时,往往会调整生产计划,减少产量以避免库存积压,这也将对后续煤炭市场的供应格局产生影响。
进口煤收缩趋势
进口煤方面,也呈现出收缩的趋势。4 月份,我国进口煤炭 3782.5 万吨,同比减少 16.4%,环比减少 2.3%。1-4 月份,累计进口煤炭 15267.1 万吨,同比减少 5.3% 。目前,大多数进口煤品种价格处于倒挂状态,其中低卡的主力电煤品种倒挂在 40 元 / 吨左右。这种价格倒挂使得进口煤在国内市场的性价比持续不足,受此影响,5 月份进口煤大概率继续实现环比、同比双降。这对于国内煤炭市场而言,减少了外部煤炭的冲击,为国内煤炭价格的稳定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全社会用电量增长
从电力需求角度来看,4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数据表现亮眼 。5 月 20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4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772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7%。分产业来看,各产业用电均呈现出增长态势。第一产业用电量 11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3.8%,农业生产活动的增加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电力设备使用的增多,使得第一产业用电增速较快;第二产业用电量 528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0%,工业生产的稳定运行是第二产业用电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用电量 139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9.0%,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如商业活动、信息技术服务等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攀升,推动了第三产业用电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93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0%,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家电设备的普及,居民生活用电也在持续增加。1 - 4 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 3156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1% 。全社会用电量的持续增长,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为煤炭市场提供了有力的需求支撑。毕竟,在我国的电力结构中,火电仍占据着重要地位,火电的运行离不开煤炭的消耗。
四大行业煤炭消费
在煤炭消费领域,电力、钢铁、化工、建材四大行业占据着主导地位。按照煤炭工业协会数据,若按照 2024 年电力、钢铁、化工、建材在煤炭下游需求中占比分别为 62%、15%、8%、8% 计算,我们估算 2025 年 1 - 4 月四大行业带动煤炭消费同比 - 1.8%,但降幅较 1 - 3 月收窄 0.4pct 。
电力行业作为煤炭消费的最大领域,火电需求的稳定对煤炭市场至关重要。4 月火电需求未进一步下探,这得益于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以及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使得火电在电力供应中仍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新能源发电在不断发展,但火电的 “压舱石” 地位在短期内难以被替代,其对煤炭的稳定需求为煤炭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非电行业中,化工耗煤的高景气给煤炭需求提供了一定支撑。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各类化工产品的生产对煤炭的需求量较大。例如,在煤化工领域,煤炭作为原料用于生产甲醇、尿素等化工产品,化工行业的高开工率使得煤炭消费保持在较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市场需求疲软的压力。
电厂与港口库存变化
库存情况是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的直观体现。在电厂方面,5 月 19 日的数据显示,沿海六大电合计库存 1446.3 万吨 (-8.3),日耗 75.51 万吨 (+1.63),可用天数 19.1 (-0.5)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电厂电力机组负荷增加,电煤消耗速度加快,日耗上升,库存持续下降。这一变化趋势表明电厂对煤炭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市场对煤炭的消化能力增强。
港口库存也进入去化阶段。短期市场贸易操作难度较大,叠加港口有疏港压力,资源集港受到抑制 。据 CCTD 监测,目前环渤海主要港口库存 3212 万吨,较月内高点已经下降 95 万吨,降幅 2.9% 。而随着部分补空需求和 “迎峰度夏” 备煤需求的释放,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库存将进入加速去化阶段。港口库存的下降,意味着市场上煤炭的流通量减少,供应压力得到缓解,这对于煤炭价格的稳定和回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沿海煤炭大船运价上涨
近期,沿海煤炭大船运价出现上涨现象 。南方天气持续升温,各地纷纷拉响高温预警,尽管沿海终端电厂库存可用天数达 25 天,电厂采购意愿不强,但部分结构性刚需释放,北上派船拉运积极。船公司受高运营成本支撑及兼营船外流影响,为了维持运营利润,提高了运价 。沿海煤炭大船运价的上涨,一方面反映出煤炭运输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需求的增加使得船公司在运价谈判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运价的上涨也会增加煤炭的运输成本,进而对煤炭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运输成本的增加可能会促使煤炭价格上涨,以保证煤炭供应商和运输商的利润空间 。
5 月下旬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展望 5 月下旬,煤炭市场价格走势逐渐明晰,有望在供需关系的动态调整中逐渐止跌 。
从供应端来看,国内煤炭产量增速持续放缓,进口煤收缩趋势明显,这将导致市场上煤炭的供应量减少。煤矿企业面对销售困境,会减少产量避免库存积压;进口煤性价比不足,进口量下降 。供应量的减少,将缓解市场的供应压力,为价格止跌提供基础。
需求端则呈现出积极的变化。随着气温升高,“迎峰度夏” 备煤期到来,电力需求大幅增长,电厂对煤炭的采购需求增加 。非电行业中,化工等行业的高景气也使得煤炭消费保持稳定。需求的增加将对煤炭价格形成有力的支撑。
库存方面,电厂和港口库存的变化也对价格走势产生影响。电厂库存下降,日耗上升,表明电厂对煤炭的需求正在释放;港口库存进入去化阶段,交投活跃度提升,库存加速下降 。库存的减少,使得市场上煤炭的稀缺性增加,推动价格上涨。
沿海煤炭大船运价的上涨,增加了煤炭的运输成本,进而推动煤炭价格上升。运输成本是煤炭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运价上涨会传导至煤炭价格上 。
综合以上因素,5 月下旬进入 “迎峰度夏” 备煤期后,煤炭市场价格有望在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库存去化以及运输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止跌回升 。尽管市场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整体趋势向好,煤炭市场或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当前煤炭市场在价格、供需、库存及运价等多方面呈现出复杂且动态变化的态势 。前期煤炭价格的持续下跌以及供需关系的阶段性失衡,使得市场面临较大压力,但 5 月下旬 “迎峰度夏” 备煤期的到来成为了市场的关键转折点 。
供应端的产量增速放缓和进口煤收缩,需求端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带动的电力行业煤炭需求提升,以及非电行业中化工等行业的稳定支撑,库存的去化趋势,还有运价上涨带来的成本推动,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为煤炭市场价格止跌回升创造了条件 。这一系列变化不仅体现了煤炭市场自身的供需调节机制在发挥作用,也反映了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等外部因素对煤炭市场的深刻影响 。
展望未来,煤炭市场仍将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和开发利用不断加强,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可能会逐渐下降 。但在短期内,由于其在电力供应、工业生产等领域的不可替代作用,煤炭仍将在能源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煤炭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也应继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保障煤炭市场的稳定供应,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韩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