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市寒冬,陕煤如何逆风飞扬?

韩一凡
2025-05-10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在 2025 年这个看似平常的年份,煤炭行业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曾经作为能源领域中流砥柱的煤炭,价格走势如同坐过山车一般,一落千丈。


从数据来看,2025 年一季度,煤炭行业总收入暴跌 17.7%,净利润更是缩水近三成 。曾经利润丰厚的煤炭企业,如今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许多企业甚至陷入了亏损的泥沼。


造成煤价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供需关系来看,供给端,春节后主产区如晋陕蒙及新疆的煤矿迅速恢复生产,产能稳定释放,同时进口煤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进口量预计将突破 5.2 亿吨,市场供应极为充足;需求端,传统的冬季供暖需求因暖冬而减弱,电厂日耗显著偏低,大部分电厂库存天数普遍超过 20 天,显示出整体需求疲软。此外,新能源的崛起,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加速,其新增装机占比超 60%,持续挤压煤炭消费空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众多煤炭企业纷纷陷入困境。一些小型煤炭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在这场价格战中首当其冲,不得不减产甚至停产,以应对入不敷出的局面;中型煤炭企业也在苦苦支撑,努力通过削减成本、优化管理等方式,试图在这艰难的市场中寻得一丝生机;即便实力雄厚的大型煤炭企业,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


就在整个煤炭行业被阴霾笼罩,众人都在艰难求存时,陕西煤业却犹如一匹黑马,前 4 月自产煤销量逆势增长 4.51%。这一数据的公布,无疑在行业内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让同行们直呼看不懂。大家都在好奇,陕煤究竟凭借什么,在这一片哀鸿遍野中实现了逆势增长?它的成功经验,又能否为其他煤炭企业提供借鉴呢?



陕煤逆势增长,数据亮眼


在行业一片惨淡的大环境下,陕西煤业却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2025 年前 4 个月,陕西煤业自产煤销量达 5265 万吨,同比增长 4.51% 。其中,4 月单月自产煤销量为 1310.33 万吨,同比增长 0.76%。


这样的数据,在整个煤炭行业中显得格外耀眼。与行业内其他巨头相比,中国神华 2025 年第一季度煤炭销售量 9930 万吨,同比下降 15.3%;中煤能源一季度自产商品煤销售价格同比下跌 106 元 / 吨,煤炭业务实现毛利 74.53 亿元,同比下降 26.4%;兖矿能源一季度实现营收 303.12 亿元,同比下降 23.53%,净利润 27.1 亿元,同比下降 27.89% 。在众多同行销量、营收、利润纷纷下滑的情况下,陕煤的逆势增长显得尤为突出。


这一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而是陕煤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控制等一系列举措,积累了强大的实力,才得以在市场的寒冬中,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那么,陕煤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成本控制,铸就坚实壁垒


在煤炭行业面临价格暴跌的严峻形势下,陕西煤业能够实现逆势增长,其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功不可没。陕煤就像一位精打细算的管家,在各个环节严格把控成本,从材料费、税费到火电业务成本,每一项都做到了极致。


在材料费控制方面,陕煤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别。通过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和谈判,陕煤成功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优化库存管理,减少了资金占用和损耗。一些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新型的材料替代品,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材料费用。陕北矿业运维分公司从源头上强化管控,制定出台了 “降本增效实施方案”,从材料费、办公费等 6 个方面进行全面细化,做到了各个环节有任务、人人头上有指标。通过这些努力,陕煤每吨煤的材料费节省了 1.24 元,看似数额不大,但乘以其庞大的产量(5800 多万吨),节省下来的费用相当可观,这就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为陕煤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税费方面,陕煤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争取税收优惠。通过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陕煤成功降低了税费支出。陕煤运销集团韩城分公司积极组织开展最新税收优惠政策培训学习,有效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结合业务实际,将优惠政策与各项税种精准结合,减轻税收负担,提升公司现金流使用效率 。据公司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争取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减负税收 50 余万元。通过对税收政策的深入研究和合理运用,陕煤成功砍掉了 12.65% 的税费,这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利润空间。


火电业务成本的控制也是陕煤的一大亮点。陕煤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火电业务成本。陕煤运电按照 “一机一策” 原则制定参数分析管理办法,借助绩效耗差分析平台,对照最优值控偏差,着力使机组各项指标压红线运行,确保节省每 “一分钱” 。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通过这些努力,陕煤火电业务成本降得比煤价还快,每度电成本直降 3.8%,这使得陕煤在火电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然而,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陕煤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修理费的增长便是其中之一,其修理费增幅达到了 27.58%。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主要是因为陕煤对新收购的电厂进行了全面检修,就如同给一辆二手车换上全新的发动机,虽然短期内增加了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能够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未来的维修成本和停机损失,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煤电联营,打造独特优势


在煤炭行业普遍面临困境的情况下,陕西煤业通过煤电联营的独特战略,成功打造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为公司的逆势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 年 12 月 6 日晚,陕西煤业发布公告,宣布将通过非公开协议方式,现金收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陕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88.6525% 股权 ,收购价格高达 156.95 亿元。这一举措是陕西煤业打造 “煤电一体化” 运营模式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公司在煤电联营战略布局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陕煤电力集团作为陕煤集团的发电业务主体,实力不容小觑。截至 2024 年,其现有发电控股装机 1082 万千瓦,其中煤电 962 万千瓦,新能源 120 万千瓦 。业务范围广泛,涵盖火力发电、综合利用(含余热余气)发电、瓦斯发电、新能源电站、配售电和综合能源服务等多个领域,电厂分布在陕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江西等多个省份,形成了广泛的区域布局。


煤电联营模式为陕煤带来了诸多显著优势。在成本控制方面,通过内部煤炭供应给电厂,陕煤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配置,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由于煤炭直接从自家煤矿运往电厂,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市场价格波动对煤炭采购成本的影响,使得发电成本更加稳定可控。信达证券电力公用联席首席分析师李春驰在研报中分析,受益于煤炭资源协同供应,陕煤电力集团入炉标准煤单价 846.44 元 / 吨,较主要火电公司具备明显优势,即便供电煤耗水平受热电机组拖累,依然实现度电 3.86 分的盈利 。在 2022 - 2023 年期间,陕煤电力集团旗下的多家电厂在实现集中统一管理后,业绩大幅好转,如陕煤电力运城有限公司 2021 年全年亏损额一度超过 7 亿元,2022 年实现大幅减亏超 5.5 亿元,2023 年前两月实现利润 1500 万元 。这一转变充分体现了煤电联营模式在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方面的强大作用。


在市场风险抵御方面,煤电联营模式犹如一道坚固的盾牌,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当煤炭市场价格下跌时,煤炭业务的利润虽然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电力业务可以通过稳定的煤炭供应,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营,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从而保障企业的整体收益;反之,当电力市场需求下降时,煤炭业务可以继续发挥支撑作用,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这种煤炭与电力业务相互支撑的模式,使得陕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经营态势,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夏季机遇,未来充满期待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全国范围内的用电需求也迎来了高峰。在这个关键时期,煤炭作为电力生产的重要燃料,其需求和价格走势备受关注。


从电力需求角度来看,夏季高温天气导致居民和工业用电需求大幅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夏季降温用电负荷占全国最大用电负荷比重达三成,部分省份比重甚至超 40% 。在炎热的天气里,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居民用电量急剧上升;同时,工业生产也在夏季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对电力的需求同样强劲。2025 年 5 月以来,高温来袭令用电大省的电力负荷持续走高。5 月 22 日,覆盖南方五省区的南方电网最高负荷今年首次突破 2 亿千瓦,用电高峰提前 “杀到”,6 月最高负荷已逼近历史最高纪录;5 月 29 日 13 时 45 分,江苏电网用电负荷达到 1.0097 亿千瓦,这是江苏电网历史上首次在 5 月份负荷破亿,比去年夏季提前 19 天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夏季用电高峰的电力需求十分旺盛,对电煤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陕西煤业在应对夏季用电高峰的电煤需求方面,具有诸多优势。首先,陕西煤业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截至目前,公司拥有煤炭储量 179.3 亿吨,可开采储量超过 100 亿吨,按照当前的开采速度,可开采年限达 70 年以上 。这意味着陕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够稳定地为市场提供煤炭资源,满足电煤需求。其次,陕煤的煤炭资源品质优良,产煤区 90% 以上的煤炭储量属于优质煤,属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气化煤和理想的化工用煤 。这种优质的煤炭资源,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满足电厂对煤炭质量的严格要求,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再者,陕西煤业的地理位置优越,主力矿井位于陕西榆林,与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共同组成我国能源化工 “金三角” 。这一区域交通便利,煤炭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能够快速将煤炭运往全国各地的电厂,保证电煤的及时供应。


从市场前景来看,陕西煤业有望在夏季用电高峰以及未来的市场中取得更好的发展。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复苏,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这将为电煤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陕煤通过煤电联营模式,实现了煤炭与电力业务的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未来,陕西煤业还将继续加大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提高煤炭产量和质量;同时,积极推进电力业务的发展,扩大发电装机容量,提高电力市场份额。陕煤还将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虽然新能源的发展对煤炭行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但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在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陕西煤业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手记:


在当前煤价暴跌、行业整体低迷的严峻形势下,陕西煤业凭借其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独特的煤电联营战略,实现了自产煤销量的逆势增长,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竞争力。这不仅为陕煤自身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赢得了发展空间,也为整个煤炭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陕煤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尽管夏季用电高峰可能带来电煤需求的增加,但煤炭行业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在持续挤压煤炭的市场份额。陕煤在成本控制方面仍需不断努力,以应对煤价波动带来的影响;在煤电联营模式的协同效应发挥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新收购电厂的整合与运营上,也需要解决诸多问题,以确保其高效稳定运行。


展望未来,陕西煤业有望在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复苏,电力需求的稳定增长将为陕煤的电煤业务提供有力支撑;丰富的煤炭储量、优质的煤炭资源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将使陕煤在煤炭市场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不断推进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将助力陕煤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陕煤还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一方面,要持续优化成本控制策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煤电联营模式,加强煤炭与电力业务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效益。陕煤还应积极探索新能源领域,加大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动企业从传统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以适应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


陕西煤业在当前煤炭行业的寒冬中,已然展现出了强者风范。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陕煤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进取,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而陕煤的发展历程,也将持续为行业内其他企业提供启示和借鉴,共同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韩一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