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炭市场:正处于 “高库存 + 弱需求”熊市周期

韩一凡
2025-05-09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节后归来,煤炭市场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贸易活跃度显著降低,曾经的热闹不再,整个市场陷入了一种低迷的氛围。在这一阶段,供强需弱的格局愈发凸显,就像是天平的两端,供应的一端高高翘起,而需求的一端则沉沉落下,难以平衡。


这种供需失衡直接导致了煤价底部支撑的走弱。煤价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路下滑,不断刷新着人们的预期。市场参与者们的脸上,满是忧虑和不安,看空情绪如同野火一般,在市场中迅速蔓延,逐渐占据了主流。大家都在观望,都在等待,却又不知道何时才能迎来转机。


当前的煤炭市场,无疑正处于一个 “高库存 + 弱需求” 的熊市周期。在环渤海港口,曾经繁忙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下锚船稀少,港口显得格外冷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就像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波澜。贸易商们曾经的挺价信心也在这持续的低迷中逐渐减弱,他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找不到方向。市场煤报价甚至低于指数 5 - 10 元 / 吨,价格重心不断下移,市场的寒意愈发浓烈。


供给侧:高库存的沉重压力


环渤海港口的库存情况,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市场喘不过气来。当前,这里的库存居高不下,已然达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高位。以秦皇岛港为例,其场存已经突破了 700 万吨,这个数字,较去年同期相比,有了显著的增加。而整个环渤海港口的库存总量,更是逼近 3000 万吨的关口,处于历史高位水平。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上游发运的持续不减。尽管港口方面一直在努力加大疏港力度,试图缓解库存压力,但无奈上游的煤炭依旧源源不断地涌入,使得港口去库效果欠佳。就像是一个不断注水的水池,排水速度远远赶不上注水速度,水池里的水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库存持续攀升。


大秦线作为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其恢复通车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大秦线运量恢复正常后,日运量提升至 125 万吨左右,这使得北方港口煤炭调入量大幅增加。大量的煤炭涌入港口,进一步加剧了库存的压力,使得市场的供给过剩问题愈发严重 。


需求侧:疲软态势尽显


在当前的传统用煤淡季,电厂的日耗和库存情况,成为了影响煤炭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近期,沿海八省电厂日耗虽然有所回升,达到了 186 万吨,但随后继续大幅上涨的动力明显不足。下游南方电厂库存充裕,二港库存爆满,部分用户甚至不得不使用船舱来代替场地储存煤炭。在这种情况下,终端企业的补库压力微乎其微,采购动力明显不足。


从数据上来看,环渤海八港下锚船仅有 15 艘,这一数字较以往同期大幅减少,充分反映出市场需求的低迷。在价格层面,库存爆满的情况下,煤价呈现出不断下行的趋势,这进一步加剧了终端 “买涨不买跌” 的心理预期。大家都在等待价格进一步下跌,导致需求释放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在 “买涨不买跌” 心态以及外贸走弱预期升温的影响下,电力终端大多维持刚性采购,市场的活跃度极低。


除了电力行业,水泥、化工等非电行业的补库和采购现状,同样不容乐观。目前,这些行业的补库尚未放量,仅仅维持着刚性采购,对煤炭的需求量有限。而且,这些行业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压价意愿强烈,在采购过程中,总是想方设法降低成本,这无疑给煤炭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以水泥行业为例,截至目前,全国水泥磨机开工率较低,部分地区的开工率较去年同期降幅更为明显。由于工地开工不足、下游需求复苏情况不及预期,水泥磨机开工率提升缓慢。许多水泥厂仍处于停窑状态,仅有少数启动采购,且普遍采取控制采购节奏、减量压价的策略。化工行业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需求表现平平,采购以按需进行为主,市场成交冷清。非电行业的这种需求现状,难以对煤炭现货市场形成有力支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疲软态势。


煤价走势及市场预期分析


近期,煤炭市场的价格走势,就像一场让人揪心的跳水比赛,煤价不断刷新着人们的预期下限。港口煤价跌破 650 元 / 吨这一关键价位,无疑是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价格的失守,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随着价格的持续下跌,市场的止损盘大量涌出,就像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许多投资者和贸易商为了减少损失,纷纷选择抛售手中的煤炭库存,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应压力。延期采购的现象也愈发普遍,用户们都在持币观望,等待着价格进一步下跌。他们就像精明的猎手,在等待最佳的出手时机,这使得市场的需求更加低迷,煤价的下行压力也越来越大。


展望五月,煤炭市场的前景依旧不容乐观,煤价大概率将继续延续下行的态势,在低位区间徘徊。虽然本月下旬或五月底,市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止跌行情,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但这也只是短暂的喘息之机,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中长期下行的大趋势。


当前,煤炭市场的高库存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市场喘不过气来。如果这种压力持续得不到有效缓解,那么在夏季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警惕北港煤炭自燃的风险。一旦发生煤炭自燃,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需求旺季不旺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尽管夏季通常是煤炭需求的旺季,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整体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新能源替代等因素的影响,需求能否真正迎来旺季的爆发,还存在很大的疑问。如果需求旺季无法达到预期,那么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将进一步加剧,煤价也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市场支撑因素与潜在转机


尽管当前煤炭市场整体处于下行通道,但仍存在一些支撑因素,为市场带来了一丝曙光。产地跌幅有限,成为了市场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主产区的煤矿在经历了前期的价格调整后,目前跌幅逐渐收窄。许多煤矿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使得他们在价格下跌时,出货意愿明显降低。他们就像坚守阵地的战士,不愿意轻易低价出货,从而限制了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下跌空间。


进口煤成本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格局。近期,国际市场上的一些因素导致进口煤的成本上升,这使得其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部分原本依赖进口煤的企业,不得不将目光重新转向内贸煤,这为国内煤炭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需求支撑,促使部分需求转向内贸,缓解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


电厂 “迎峰度夏” 备煤需求的启动,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夏季的临近,气温逐渐升高,电力需求将迎来高峰期。为了保障夏季的电力供应,电厂需要提前储备足够的煤炭。目前,部分中小电厂已经开始行动,有招标采购计划和需求的缓慢释放。他们就像提前布局的棋手,为即将到来的需求高峰做好准备。这一需求的释放,将对煤炭市场形成一定的拉动作用,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支撑因素。


稳经济政策的实施,也有望带动非电行业需求的改善。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刺激非电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对煤炭的需求。以水泥、化工等行业为例,随着经济的复苏,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的活跃度将提高,对水泥、化工产品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这将直接带动这些行业对煤炭的采购量上升,为煤炭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市场的又一潜在转机。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当前煤炭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煤价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虽然市场存在一些支撑因素,但在高库存、弱需求以及国际煤价低迷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影响下,这些支撑因素的作用相对有限。


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风险至关重要。在供给侧,需关注上游发运量的变化、大秦线等运输通道的运行情况以及港口库存的消化速度。在需求侧,电力行业和非电行业的需求变化将直接影响煤炭市场的走势,需重点关注电厂日耗、库存以及非电行业的补库情况。此外,政策面的变化、国际煤价的波动以及新能源发展等因素,也会对国内煤炭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在投资和经营决策方面,建议相关企业保持谨慎态度,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避免因价格波动带来过大的损失。同时,积极关注市场的转机,如电厂 “迎峰度夏” 备煤需求的释放以及稳经济政策对非电行业需求的带动作用,抓住潜在的市场机会 。


煤炭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韩一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