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库存激增,5月中、下旬煤炭市场走向何方?

韩一凡
2025-05-09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近期,煤炭市场的动态备受各方瞩目,而北方港口库存的变化更是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五一假期,本应是市场交易节奏放缓的时段,然而北方港口的煤炭库存却在这期间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方九港库存同比增幅竟已达到 40%,这一数字直观地反映出当前库存压力的巨大。


在北方诸多港口中,秦皇岛港的表现尤为突出。其煤炭库存一路攀升,目前已稳稳站在 750 万吨的高位。如此庞大的库存堆积,直接导致疏港压力与日俱增。港口的相关工作人员每天都在为如何高效疏运煤炭而绞尽脑汁,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从市场情绪来看,高库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蔓延。市场悲观情绪愈发浓厚,部分贸易商出货心态愈发急切。他们深知,在库存高企的背景下,煤炭价格持续承压,手中的煤炭若不能及时出手,很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于是,他们纷纷降低报价,期望能够吸引买家,尽快将手中的煤炭销售出去。然而,市场的反应却较为冷淡,下游采购商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使得成交变得异常困难 ,整个市场陷入一种僵持的状态。


再把目光放远一些,5 月份的气候条件也给北港高库存带来了潜在风险。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部分地区将陆续迎来雨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对于煤炭储存极为不利,北港高库存煤炭很可能面临自燃、掉卡等严重问题。一旦这些问题发生,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还会进一步打压市场对煤炭质量的信心,使得市场煤价受到更强的压制。


产地煤炭供应


在煤炭市场的庞大体系中,产地煤炭供应始终是一个关键环节。当前,产地煤矿安监已趋于常态化,这一变化对煤矿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常态化的安监措施使得煤矿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安全规范,生产流程也愈发稳定。以往因安监检查而导致的频繁停产整顿现象大幅减少,煤矿生产受到的影响正日益弱化 ,这为煤炭产量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大秦线作为煤炭运输的重要动脉,其春季检修结束后的恢复发运,犹如给煤炭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大秦线的畅通,使得煤炭运输效率大幅提升,煤矿生产的煤炭能够更加顺畅地运往各地。矿方看到运输渠道的畅通,生产积极性也较前期有所提升 。他们加大生产投入,合理安排开采计划,期望在这有利的市场环境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 5 月份产地煤炭产量将高于 4 月份。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5 月仍处于用煤淡季期间。尽管煤矿生产能力有所提升,但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下游企业的开工率相对较低,对煤炭的采购量较为稳定,这就导致煤炭产量的整体增量空间或有限。


非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能源结构的调整也在加速推进。在我国,水电等非化石能源正逐渐崭露头角,对煤炭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方各地陆续进入雨季,这为水电的增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大量的降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大幅增加,水电站的水位上升,发电能力显著增强。众多水电站开足马力,源源不断地将水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中。据相关数据显示,进入雨季后,南方部分地区的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显著,在当地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也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新能源发展预期向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成本逐渐降低,发电效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投入建设和运营,在电力供应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5 月份,随着新能源发电的持续增长,以及水电的增发,整体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作用将较强。这将直接导致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减少,煤炭在能源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受到挤压。


非电行业需求


“金三银四” 通常是工业生产的旺季,但随着这一时期的结束,钢铁、建材等非电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渐趋于平稳。这些行业在经历了前期的集中生产和采购后,对原料煤的库存相对充足,短期内采购原料煤的积极性或难有明显提升。


钢铁企业在完成前期的订单生产后,开始进入设备检修和库存调整阶段,对煤炭的消耗速度放缓;建材行业也因市场需求的季节性变化,生产规模有所收缩,对煤炭的采购量相应减少。


同时,受对等关税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或受到扰动。国际市场对我国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出现波动,部分企业的订单量减少,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降低产能。这使得制造业用电需求或受限,进一步影响了非电行业对煤炭的整体需求。


预计 5 月份,非电行业用电用煤需求或较为平稳,不会出现大幅增长或下降的情况。这对于煤炭市场来说,意味着非电行业对煤炭的拉动作用减弱,煤炭市场的需求端面临一定的压力。


进口煤量趋势


在煤炭市场的全球化背景下,进口煤量的变化对国内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当前,进口煤到岸成本偏高,成为制约进口煤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国际煤炭价格的波动,加上海运费的上涨,使得进口煤到岸后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部分煤种价格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即进口煤的价格高于国内同类煤种的价格。这使得贸易商在操作时偏谨慎,他们在采购进口煤时会更加仔细地核算成本和利润,避免因价格倒挂而造成损失。


与此同时,国内终端库存较为充足,内贸市场走势疲软,也使得采购进口煤的积极性或偏低。国内的电厂、钢厂等终端用户,在前期的采购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煤炭库存,能够满足现阶段的生产需求。而内贸市场上,煤炭价格持续承压,市场交易活跃度不高,这也让终端用户对采购进口煤持观望态度。


预计短期内我国进口煤量将继续呈现下降态势。这对于国内煤炭市场来说,虽然减少了外部竞争压力,但也意味着国内煤炭市场需要依靠自身的供应和需求调节来维持平衡,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5 月中、下旬市场走势预测


综合上述多方面因素,5 月中、下旬煤炭市场形势已逐渐清晰。预计市场煤价将继续承压下探,这一趋势主要受到北港库存居高难下、产地煤炭供应维持高位、水电等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作用预期较强以及非电行业采购需求较为平稳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北港库存的高企无疑是悬在市场上方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如前文所述,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攀升至 750 万吨,北方九港库存同比增幅达 40% ,如此庞大的库存积压,使得市场的供应压力剧增。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煤炭价格自然难以得到有效支撑。而随着气温升高和雨季来临,北港高库存煤炭面临的自燃、掉卡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为了避免损失,贸易商不得不降低价格出售煤炭,这无疑将推动市场煤价继续下行。


产地煤炭供应虽有增长,但由于处于用煤淡季,增量空间有限,无法有效消化当前的高库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供应过剩局面。水电等非化石能源的强势崛起,对煤电形成了有力替代,使得煤炭在能源市场中的需求份额不断缩小。非电行业采购需求的平稳态势,也未能为煤炭市场带来新的需求增长点。


进口煤量的下降虽然减少了外部竞争,但在国内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对市场的提振作用微乎其微。


进口煤量减少


5 月份进口煤量将有所减少,这无疑是煤炭市场当前的一个重要利多因素。如前文所述,当前进口煤到岸成本偏高,部分煤种价格倒挂,贸易商操作谨慎,国内终端库存充足且内贸市场疲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短期内我国进口煤量继续呈现下降态势。进口煤量的减少,意味着国内煤炭市场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有所减轻,国内煤炭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


然而,在各环节库存均较高的背景下,这一利多因素若未出现超预期表现,对市场的影响将较为有限。北方港口库存居高不下,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已攀升至 750 万吨,北方九港库存同比增幅达 40% ,如此庞大的库存积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化。即使进口煤量减少,但国内煤炭市场的供应依然过剩,市场煤价仍将受到高库存的压制。


“迎峰度夏” 备煤期


随着 5 月下旬进入 “迎峰度夏” 备煤期,各环节拉运积极性或将有所提升,这也是市场关注的一个重要利多因素。“迎峰度夏” 期间,电力需求将大幅增长,电厂需要提前储备足够的煤炭,以满足发电需求。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用电高峰,电厂会加大煤炭采购力度,积极组织拉运,这将带动煤炭市场的交易活跃度提升。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 “迎峰度夏” 备煤期,煤炭市场的需求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对煤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今年的情况较为特殊,当前各环节库存处于高位,电厂自身的煤炭库存也较为充足。这使得电厂在采购煤炭时,可能会更加谨慎,不会像以往那样大幅增加采购量。如果电厂采购积极性没有出现超预期的提升,那么 “迎峰度夏” 备煤期对市场的提振作用也将大打折扣。


总结与展望


当前煤炭市场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关键时期,北港库存居高不下,产地煤炭供应虽有增长但受限,水电等非化石能源对煤电的替代作用愈发明显,非电行业需求平稳,进口煤量持续下降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煤炭市场的走向。5 月中、下旬,市场煤价预计将继续承压下探,这对于煤炭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煤炭市场存在的两大主要利多因素。进口煤量的减少和 “迎峰度夏” 备煤期各环节拉运积极性的提升,都有可能为市场带来转机。但在各环节库存均较高的现状下,这两大利多因素若未超预期发挥作用,对疲弱市场的提振效果将大打折扣。


未来,煤炭市场的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我们需持续关注各因素的动态变化,如安监政策对产地煤炭供应的影响、气候条件对水电和煤炭库存的影响、国际贸易形势对进口煤量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对煤炭需求的影响等。只有密切跟踪这些因素,才能准确把握煤炭市场的脉搏,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韩一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