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控煤业2024年报透视:挑战中谋变,转型中求存?

业绩 “双降” 营收与利润的困境
韩一凡
2025-05-01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在煤炭行业的激烈竞争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晋控煤业2024年的业绩表现备受关注。与2023年相比,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诸多值得深入剖析的因素。


营业收入微降2.01%


2024年,晋控煤业实现营业收入150.33亿元,较2023年的153.42亿元下降了2.01%。从业务结构来看,煤炭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支柱,其收入变化对整体营收影响显著。该年度煤炭业务收入实现147.00亿元,同比下降1.46%,无疑是导致营业收入下滑的关键因素。深入探究煤炭业务,公司煤炭产量为3466.64万吨,同比下降0.06%,商品煤销量为2996.65万吨,同比下降0.43%,呈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市场需求的波动、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煤炭销售面临较大压力,价格难以维持高位,销量也有所减少,进而拖累了煤炭业务收入,最终影响了公司整体营业收入。


净利润下滑14.9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08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33.01亿元,下降幅度达到14.93%。净利润的减少,一方面源于营业收入的降低,公司的盈利基础受到削弱。另一方面,成本和费用的变化也对净利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尽管营业成本同比下降了0.53%,显示出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税金及附加却增长了18.37%。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相关政策的调整,公司在资源税、环保税等方面的支出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利润空间,导致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


扣非净利润下降10.9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09亿元,较上年的31.56亿元下降了10.97%。扣非净利润更能反映公司核心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其变化趋势与净利润基本一致,这清晰地表明公司核心经营业务在2024年面临着较大压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公司煤炭业务的盈利能力受到挑战,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相对较小,使得扣非净利润的下降幅度与净利润相近,凸显了公司主营业务盈利水平亟待提升的现状。


基本每股收益和扣非每股收益均下滑


基本每股收益为1.68元/股,较上年的1.97元/股下降了14.72%;扣非每股收益为1.68元/股,较上年的1.89元/股下降了11.11%。这两项关键指标的下滑,直接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减弱。对于投资者而言,每股收益是衡量投资回报的重要依据,其下降意味着投资者从公司获得的回报水平降低。这不仅影响了现有投资者的信心,也可能使潜在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前景产生疑虑,进而对公司的股价和市场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费用“加减法”:管理与创新的平衡


在业绩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晋控煤业在费用管理上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优化内部管理和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了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下降,同时适度增加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在管理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


费用整体控制有所成效


公司在费用控制方面成果显著,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均出现下降。2024年,管理费用为5.63亿元,同比下降20.24%。这一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管理效率的提升。随着忻州窑矿的停产,相关费用大幅减少,公司在组织架构优化、流程精简等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减少了不必要的管理支出。例如,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升级,实现了办公流程的自动化,提高了文件审批、信息传递的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财务费用为1.04亿元,同比下降25.19%,主要源于公司对债务结构的优化。公司积极偿还高成本债务,增加低成本融资,使得利息支出减少。同时,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资金闲置成本。


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微增


销售费用为1.26亿元,同比增长5.79%。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公司为了拓展市场份额,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公司增加了广告宣传投入,参加各类煤炭行业展会,提升品牌知名度。在销售渠道维护方面,公司加强了与客户的沟通与合作,提供更优质的售后服务,以保持客户的忠诚度,这些举措都导致了销售费用的增加。研发费用为3.22亿元,同比增长5.96%,彰显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公司持续加大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智能化矿山建设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塔山矿、色连矿积极推进多个研发及智能化建设项目,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以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塔山铁路分公司开发的除雪系统申报省级重点项目,若项目成功实施,将有效提升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现金流“危与机”:经营与投资的博弈


现金流如同企业的血液,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2024年,晋控煤业的现金流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少,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则实现了由负转正,这种变化背后蕴含着公司在经营和投资策略上的调整,也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腰斩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94亿元,较上年的61.69亿元减少了51.46%,近乎腰斩。这一急剧下降的趋势,无疑给公司的资金周转带来了严峻挑战。从原因分析,销售收款减少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客户付款周期延长,使得公司的现金回笼速度减缓。一些长期合作的客户,由于自身资金紧张或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推迟了付款时间,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入减少。专项资金支出的增加也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和安全生产标准的不断提高,公司在环保设施升级、安全生产技术改进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为了满足环保法规对煤炭开采过程中粉尘、废水排放的要求,公司购置了先进的环保设备,对生产流程进行了环保改造,这些专项资金的支出在短期内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出。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转正


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实现了大幅转正。2024年,该净额为5.14亿元,而上年为-7.91亿元,同比增加了165.06%。这一转变背后,是公司投资策略的积极调整。公司收回了参股公司的投资款及股利,使得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显著增加。公司对一些盈利能力较弱或不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参股公司进行了股权处置,及时收回了投资资金,优化了投资结构。公司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更加谨慎,减少了对高风险、长周期项目的投入,转而关注短期回报较高、风险相对可控的项目,这也使得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减少,进一步推动了现金流量净额的转正。


风险“紧箍咒”:内忧外患的困局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严格的政策监管下,晋控煤业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这些风险犹如一道道“紧箍咒”,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对公司的经营和未来前景产生着深远影响。


当前,煤炭市场供需结构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国内煤炭产能持续释放,大量新矿井的投产以及现有矿井的产能核增,使得煤炭供应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进口煤炭也维持在高位运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应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煤炭进口量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市场。新能源替代进程的加速以及需求结构性收缩的趋势也在持续。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国纷纷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装机量迅速攀升。这导致火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渐下降,挤压了煤炭在电力行业的市场空间。钢铁、建材等传统高耗煤行业也面临着需求萎缩的困境,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对煤炭的需求持续减少。尽管化工用煤需求有所增长,但难以对冲整体需求增速放缓的影响。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动力煤价格中枢面临下行压力,晋控煤业的煤炭销售价格和销量受到直接冲击,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政策与环保约束风险


环保与安全政策的持续收紧,给晋控煤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相关政策法规的日益严格,煤炭行业面临着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碳排放权交易的全面落地,使得企业需要为碳排放付出更高的成本。企业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若碳排放超标,还将面临高额罚款。这无疑增加了晋控煤业的合规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瓦斯、水害等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产能的释放。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安全设备的购置、安全技术的研发以及安全人员的培训。在一些瓦斯含量较高的矿井,需要安装先进的瓦斯监测和抽采设备,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这些措施都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成本与盈利压力风险


在成本方面,晋控煤业面临着多重压力。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使得公司的税费负担有所增加。一些地方政府对煤炭资源税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征收标准,这直接增加了公司的成本支出。绿色矿山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为了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公司需要在矿山生态修复、节能减排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对矿区进行植被恢复、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人工成本的攀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煤炭行业的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在成本上升的同时,公司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经营压力增大。


市场竞争格局风险


煤炭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分化,具备智能化改造能力、产业链整合优势的头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抗风险能力。这些企业通过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煤炭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了煤炭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运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而依赖粗放扩张的中小企业则面临着生存危机,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晋控煤业若不能加快智能化改造和产业链整合步伐,提升自身竞争力,就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


技术与转型挑战风险


煤炭清洁低碳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晋控煤业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技术瓶颈与投资回报周期长的双重压力。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面临诸多难题,煤炭的高效脱硫、脱销技术,煤炭转化为清洁能源的技术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突破。这些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且短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成效。转型过程中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公司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但在转型初期,由于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益,投资回报难以达到预期,这对公司的资金实力和战略定力是一个严峻考验。


未来“破局点”:转型与升级的探索


面对重重困境与挑战,晋控煤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转型与升级之路,寻找未来的“破局点”。


在经营策略方面,公司应进一步优化煤炭产品结构,提高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对优质动力煤、化工用煤等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力度,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变化,灵活调整销售策略。拓宽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销售渠道外,还可以积极拓展电商平台等新兴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加强与客户的合作与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成本控制是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关键。公司应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杜绝浪费和不合理支出。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提高煤炭开采和加工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力成本。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环保成本。


加快转型步伐是晋控煤业应对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公司应积极推进煤炭清洁低碳转型,加大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发展煤炭洗选、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与新能源企业的合作,探索煤炭与新能源的耦合发展模式。建设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实现煤炭与新能源的优势互补,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积极拓展产业链,向煤炭深加工、煤化工等领域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降低对单一煤炭业务的依赖。(韩一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