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行业“寒冬”:产能过剩下的业绩困局与未来展望

韩冰
2025-04-27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最近,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步入密集阶段,焦炭行业的业绩状况成为了资本市场聚焦的核心。在这场年度 “大考” 中,焦炭行业的成绩单着实不尽人意,多家企业业绩大幅下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让整个市场都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4 月 24 日,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山西焦化”,600740.SH)发布的 2024 年年报数据令人咋舌。公司营收 75.07 亿元,同比下滑 14.2%;归母净利润 2.63 亿元,同比大幅减少 79.37%;扣非净利润 2.39 亿元,降幅达 81.24% 。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给投资者们泼了一盆冷水。


无独有偶,此前陕西黑猫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陕西黑猫”,601015.SH)公布的 2024 年年报同样不容乐观。公司归母净利润 - 11.58 亿元,同比暴跌 126.21%;扣非净利润 - 11.54 亿元,同比降低 130.16%。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陕西黑猫上市以来最差的成绩单,公司利润亏损再创新高 。曾经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的陕西黑猫,如今却陷入了业绩泥沼,让人唏嘘不已。


这两家公司的业绩 “爆雷” 并非个例,而是整个焦炭行业的一个缩影。在这场年报披露潮中,越来越多的焦炭企业被曝出业绩不佳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焦炭行业业绩的集体 “翻车”?这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问题?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还是行业政策的调整?又或者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出现了漏洞?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


业绩大滑坡,数据触目惊心


山西焦化在 2024 年的营收和利润数据大幅下降,其营业总收入为 75.07 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减少 12.43 亿元,同比下降 14.20% 。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缩水,仅为 2.63 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减少 10.12 亿元,同比下降 79.37% 。从毛利率来看,最新数据为 - 16.45%,较去年同期减少 5.51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其盈利能力大幅减弱。


陕西黑猫的业绩更是惨不忍睹,营业总收入为 145.80 亿元,同比减少 21.58% ;归属净利润为 - 11.58 亿元,同比减少 126.21%;扣非净利润为 - 11.54 亿元,同比减少 130.16% 。毛利率降至 - 2.4%,同比减少 193.88%,净利率为 - 9.88%,同比减少 233.59%,各项盈利指标全面恶化。


开滦股份 2024 年年报显示,全年营业总收入为 211.75 亿元,同比下降 7.3% ;归母净利润为 8.16 亿元,同比下降 25.19% ;扣非净利润为 7.48 亿元,同比下降 30.4% 。公司毛利率为 12.45%,同比下降 11.76%;净利率为 2.24%,同比下降 32.28% ,盈利能力明显下滑。


产能持续攀升,需求却在萎缩


焦炭产能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随着市场对能源和工业原料需求的变化,众多焦化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新建或扩建产能。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冶金焦在产产能不断攀升,如今已达到相当可观的规模,其中碳化室高度 5.5 米及以上产能约 5.1 亿吨 ,即使经历了一些产能调整,整体产能基数依然庞大。


然而,与产能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焦炭的需求却在逐年萎缩。其中,钢铁行业作为焦炭的最大消费领域,受到粗钢压减政策的影响巨大。为了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应对产能过剩问题,国家持续推进粗钢压减工作。在这种政策导向下,钢铁企业纷纷降低产量,相应地对焦炭的采购量也大幅减少。


房地产行业的持续低迷也是焦炭需求下滑的重要原因。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直接导致建筑钢材市场需求疲软。作为高炉铁水原料的焦炭,其需求自然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建筑行业的整个产业链来看,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减少,使得建筑施工对钢材的需求大幅降低,进而影响到上游焦炭的需求量 。终端行业消费的低迷形成负反馈传导至上游原料,必然增加焦炭供应过剩压力和价格的下滑,最终导致焦化厂利润的收缩,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下滑。


供需失衡,价格被 “打骨折”


产能过剩引发了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焦炭价格持续下跌,呈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当市场上焦炭供应量远远超过需求量时,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降低价格销售产品。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就是焦炭价格被 “打骨折”,严重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表明,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唐山地区准一级冶金焦含税出厂价为 1660 元(吨价,下同),较年初降 800 元;山西临汾地区准一级冶金焦含税出厂价为 1600 元,较年初降 800 元;山东临沂地区准一级冶金焦含税出厂价为 1970 元,较年初降 800 元 。2024 年,焦炭价格走势呈 W 型走势,但整体跌多涨少,甚至跌破近五年低点。


除了价格下跌,销量下滑这一趋势也在多家企业的经营数据中得到印证。山西焦化 2024 年生产焦炭 282.91 万吨,同比下降 2.73%;销量 281.98 万吨,同比下滑 2.68% 。陕西黑猫生产煤炭 622.55 万吨,同比减少 10.89%;销量 626.11 万吨,同比下降 8.61% 。冀中能源 2024 年 1 - 12 月,其焦炭产量 82.23 万吨,同比减少 17.94%;销售量 83.67 万吨,同比下降 14.78% 。在价格和销量双双下滑的双重压力下,焦炭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经营状况愈发艰难。


环保重压下的限产之殇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环保政策日益严格,成为了高悬在焦炭行业头顶的一把 “达摩克利斯之剑” 。各地纷纷出台严格的环保政策,对煤耗指标进行严格控制,这对焦炭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满足环保要求,许多焦炭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如安装高效的脱硫、脱硝、除尘设备等 。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一些小型焦炭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无法承担高昂的环保改造费用,只能选择停产或减产。


部分焦炉因为无法达到环保标准,被迫停产淘汰。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年中,全国范围内有大量的 4.3 米及以下碳化室高度的焦炉被淘汰 。这些焦炉的淘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也导致了焦炭产能的下降,使得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受到限制。


即使是一些大型焦炭企业,也面临着持续的限产压力。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或者在环保督查力度加大时,企业往往需要按照要求降低生产负荷,甚至停产。这种频繁的限产措施,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计划,还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因为在限产期间,企业的固定成本依然存在,而产量却大幅下降,导致单位产品的成本上升。


上下游挤压,夹缝中求生存


焦炭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上游是煤炭行业,下游是钢铁行业,上下游市场的变化对其利润产生了直接的挤压。


从上游来看,煤炭作为焦炭生产的主要原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焦炭企业的生产成本。近年来,煤炭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仍处于较高水平。当煤炭价格上涨时,焦炭企业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 。由于焦炭企业在与煤炭供应商的谈判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将成本上涨的压力完全转嫁给下游,只能自行消化一部分成本,这就导致了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从下游来看,钢铁行业是焦炭的主要消费领域,其议价能力较强。在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会对焦炭价格进行打压 。当钢铁企业面临利润下滑的压力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而焦炭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自然成为了钢铁企业压价的对象。


在上下游的双重挤压下,焦炭企业就像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陕西黑猫在 2024 年年报中明确指出,归母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是受上游煤炭行业及下游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市场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大于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幅度,毛利率下滑,主营业务亏损 。这充分反映了焦炭企业在上下游挤压下的艰难处境。


一季度延续颓势,亏损阴霾难散


进入 2025 年,焦炭行业的困境并未得到改善,一季度多家企业延续了去年的亏损态势,亏损阴霾笼罩着整个行业。


山西焦化公布的 2025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 16.8 亿元,同比下降 7.7% ;归母净利润亏损 7026 万元,同比下降 206.7% 。从具体业务数据来看,焦炭的产量为 73 万吨,较 2024 年第四季度下降 11.74%;销量为 73 万吨,下降 10.38%;销售收入为 10.56 亿元,下降 24.45%;平均售价为 1450.97 元 / 吨,下降 15.70% 。各项数据均呈现出下滑趋势,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陕西黑猫同样未能摆脱亏损的命运,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 25.8 亿元,同比下降 37.3% ;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 2.12 亿元变为亏损 2.62 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公司在报告中表示,主要涉及焦化业务,产品销量及销售价格出现了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


云维股份公布的 2025 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 1.49 亿元,同比下降 33.2% ;归母净利润亏损 331 万元,同比下降 8359.1% 。其业务涵盖煤炭生产和销售等多个领域,由于煤炭市场竞争加剧和销售量下降,在煤炭产品的销售上面临了一定的压力,导致营业利润出现亏损。


一季度是钢材需求淡季,春节后终端需求恢复较慢,钢材成交较差,钢材产量处于同期偏低水平,铁水复产节奏较缓 。由于需求较弱,一季度焦炭十一轮提降落地,焦企利润走弱,加上环保限产影响,焦炭产量偏弱运行 。在经过连续十一轮价格下调后,随着钢市传统旺季的到来,为焦炭价格提供了一定支撑,4 月 15 日,焦炭首轮提涨终于落地,但业内普遍对上涨空间持谨慎态度,乐观预期仅为两到三轮提涨 。


未来何去何从?破局之路在何方


展望未来,焦炭行业的发展之路依然充满挑战。据专业分析师预测,2025 年焦炭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尽管部分小型产能可能会因亏损而退出市场,但一些大型企业的置换产能仍在陆续释放,使得整体产能依然保持增长态势 。


从需求端来看,由于钢铁行业的粗钢压减政策仍在持续推进,且房地产市场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回暖,焦炭的需求量预计将继续下滑。随着废钢用量的逐渐增加,高炉炼铁对焦炭的依赖度也会有所降低,这进一步压缩了焦炭的市场空间。


在价格方面,预计 2025 年焦炭价格仍将维持低位震荡的格局。虽然在个别时段,如传统的钢材消费旺季,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价格反弹,但整体上涨空间有限。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焦炭企业在价格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通过提高价格来改善盈利状况。


企业破局策略探讨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焦炭企业必须积极探索破局之路,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困境。


首先,降低成本是关键。企业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原料采购环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通过加强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原料库存水平,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故障和维修成本 。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其次,调整产品结构也是重要的举措。焦炭企业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焦炭生产,还应加大对下游化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发展煤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等业务,生产各类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学品,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还能降低对焦炭单一产品的依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


再者,加强上下游合作是实现共赢的有效途径。焦炭企业应与上游煤炭企业和下游钢铁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与煤炭企业合作,可以确保原料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的相对稳定;与钢铁企业合作,可以加强信息沟通,根据钢铁企业的需求调整生产计划,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最后,拓展市场也是企业破局的重要方向。在国内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焦炭企业可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与国际客户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还可以关注国内一些新兴领域的需求,如新能源、新材料等,开发适用于这些领域的产品,拓展市场空间 。


记者手记:


寒冬终将过去,曙光能否来临?


当前,焦炭行业正深陷困境,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价格下跌、利润微薄等问题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 。在这个寒冷的 “冬天” 里,焦炭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然而,困境之中也孕育着希望,只要企业能够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破局策略,就一定能够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


寒冬终将过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行业的不断调整和企业的积极努力,焦炭行业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共同期待焦炭行业迎来复苏的那一天,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韩冰)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