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线检修落幕,港口煤价是涨是跌?

韩一凡
2025-04-22
来源:煤周刊


近日,一则消息在煤炭市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 大秦线检修将于 4 月 25 日结束。这一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整个煤炭市场的参与者们都将目光聚焦于此,纷纷猜测其对港口煤价的影响。一直以来,大秦线作为我国煤炭运输的大动脉,承担着 “西煤东运” 的重要使命,其一举一动都与煤炭市场的供需格局紧密相连。如今检修即将结束,港口煤价是否会如部分人所预期的那样大幅下跌?这不仅关乎煤炭企业的利益,也牵动着众多下游行业的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分析。


市场现状:多空博弈下的僵持


当前,环渤海港口市场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从报价来看,整体较为平稳,大部分货源价格按兵不动,但也有个别货源价格出现了小幅松动,犹如平静湖面泛起的一丝涟漪 。买卖双方就像两位谨慎的棋手,在市场这个棋盘上相互试探,博弈僵持不下。下游客户在采购时,往往会抓住市场的些许波动,零星提出需求并压价还盘,一旦价格高于指数,他们的接货意向就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市场成交显得十分冷清,交易难以活跃起来,就像缺乏动力的机器,运转缓慢。在高成本以及进口煤性价比优势不明显等因素的支撑下,市场主流报价区间暂时还未出现明显的变动,不过配煤和混煤价格却像被无形的手轻轻按下,出现了小幅松动下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供需之间的微妙变化。


主产区的煤价也未能独善其身,延续着小幅下降的趋势。在这片煤炭的主产区,少数煤矿在降价后,凭借自身的煤质优势和价格优势,吸引了一些拉煤车前来,矿上的人气稍有回升。然而,从整体来看,需求依旧不多,就像干涸的河床,难以汇聚大量的水流。大集团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外购价格的下调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使得大部分贸易商暂停了操作,他们就像谨慎的投资者,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选择了观望。部分煤矿因此出货不畅,煤炭堆积在矿场,煤价持续承压,仿佛被一块巨石压着,难以抬头。


下游电厂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负荷下降明显,这直接导致沿海八省电厂日耗降至 171 万吨,较上周下降了 14 万吨,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动力减弱,消耗的能源也随之减少。用户在拉运煤炭时,主要以兑现长协为主,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供应方式,但也反映出市场需求的不足。与此同时,发煤港口和终端库存双高,就像两个装满货物的仓库,已经没有多少空间容纳新的煤炭。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需求整体偏差,下游企业在采购时更是压价采购严重,试图以更低的成本获取煤炭资源,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氛围。  


大秦线检修:影响与变化


大秦线,这条在我国煤炭运输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交通大动脉,一直以来都是 “西煤东运” 的关键通道 。它就像人体的主动脉,源源不断地将西部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运往东部地区,保障着众多电厂、企业的煤炭供应,支撑着我国能源产业的稳定运行。而大秦线的春季检修工作,是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举措,如同给机器定期进行全面保养,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延长使用寿命。今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秦线春季检修将较原计划提前一周结束,这一消息瞬间打破了煤炭市场原本的平静。提前结束检修,意味着大秦线将更快地恢复满负荷运输,这无疑会对煤炭市场的供需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让市场参与者们对未来的市场走向充满了猜测和担忧。


在大秦线检修期间,市场上出现了一个颇为反常的现象 —— 港口库存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环渤海八港合计存煤升至 2944 万吨,较检修前足足高出 60 万吨,这就好比一个原本以为会逐渐变空的蓄水池,水位却在不断上升。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下游需求持续疲软,电厂等主要用户的拉运量减少,对煤炭的消化能力不足,使得港口的煤炭难以快速被运走;另一方面,尽管大秦线在检修,但其他运输线路的补充以及前期港口的高库存基础,共同导致了库存不降反增。


如今,大秦线即将恢复运输,进港煤车预计将大幅增加,这就像打开了水库的闸门,大量的煤炭将涌入港口。按照目前的情况预估,港口库存飙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港口的接货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大幅提升,而到港煤船稀少,发运增量不多,港口调进远远高于调出的局面将会加剧,煤炭压港现象或更加严峻,就像拥堵的交通,车辆越来越多,道路却越来越堵。这种供大于求的压力不断加大,必然会对港口煤价产生强大的下行压力,成为影响港口煤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价格影响因素:多维度剖析


在全球煤炭贸易的大棋盘上,进口煤因素犹如一颗关键棋子,对我国煤炭市场价格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印尼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进口来源国,其实施的 HBA 新政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一新政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削弱了进口煤的价格优势,使得中低卡煤价差收窄;另一方面,对我国进口煤量也产生了连锁反应。


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煤同比减少 105 万吨,这一数据的背后,进口煤价格优势的减弱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国内煤价的回落,进口煤原本具有的价格吸引力逐渐降低,就像失去了光芒的宝石,难以再吸引众多买家的目光。而印尼 HBA 新政的实施,更是让进口煤的性价比雪上加霜,后续进口量或进一步收缩。


进口煤量的减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减轻了内贸市场的竞争压力。国内煤炭企业仿佛迎来了一阵舒缓的微风,竞争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果印尼出口新政延续下去,从五月份开始,进口煤到岸成本或继续抬升。这就好比给进口煤穿上了一层昂贵的 “外衣”,使得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终端用户为了降低成本,必然会转采内贸煤,这将对国内煤炭市场的供需格局和价格走势产生深远影响,为国内煤炭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煤炭市场的供需格局就像一个失衡的天平,呈现出明显的宽松态势。需求不振如同一片乌云,笼罩着整个市场。即便在大秦线检修期间,环渤海港口和江内依然在继续垒库,就像两个不断被注水的水池,水位越来越高。这充分反映出市场上煤炭的供应过剩,需求端难以消化如此庞大的供应量。


大秦线恢复运输后,市场的天平可能会进一步向供应端倾斜。如果下游采购迟迟没有动作,电厂日耗上升乏力,贸易商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看不到希望的他们必然会加快抛货。大量的煤炭涌入市场,就像洪水决堤,将对港口煤价形成巨大的下行压力,促使港口煤价存在急速下跌的可能。这种供需格局的变化,是影响港口煤价走势的核心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市场上煤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也考验着市场参与者们的应对能力和决策智慧。


未来走势预测:不确定性中的判断


综合当前各方面因素来看,港口煤价未来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整体下行压力较大,存在大跌的可能性。


从供应端来看,大秦线检修结束后,进港煤车大幅增加,港口库存飙升几乎已成定局。再加上主产区煤炭产量若持续释放,铁路日发运量增加,大量煤炭将涌入港口,使得市场上煤炭供应量大幅增加。在需求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供大于求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这无疑会对港口煤价形成强大的下行拉力,促使煤价下跌。


需求端的表现则是影响煤价走势的关键因素。如果下游采购依然迟迟没有动作,电厂日耗上升乏力,那么市场对煤炭的消化能力将持续疲软。贸易商手中的煤炭难以出手,在库存压力和资金周转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很可能会加快抛货,进一步压低港口煤价,甚至可能导致煤价急速下跌。然而,需求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工业生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等领域对煤炭的需求有可能会逐渐恢复。一旦这些潜在的需求被释放出来,将对港口煤价形成有力的支撑,缓解煤价下跌的压力,甚至可能推动煤价止跌企稳,出现反弹。


进口煤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印尼 HBA 新政的延续或调整,将直接影响进口煤的到岸成本和进口量。若新政使得进口煤到岸成本继续抬升,进口量进一步收缩,国内煤炭市场的竞争压力将得到进一步缓解,有利于稳定国内煤价。反之,如果印尼政策出现变化,进口煤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将对港口煤价产生冲击,增加煤价下跌的风险。


综上所述,港口煤价在大秦线检修结束后,虽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跌压力,但由于需求端的不确定性以及进口煤因素的影响,其未来走势仍存在变数。市场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谨慎做出决策。(韩一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