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寺河矿:科技与环保双轮驱动,矿井发展焕新篇

李学志
2025-04-14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寺河矿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集团公司2025年第一批“四新”推广项目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矿井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引入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寺河矿正逐步实现从传统矿山向智慧矿山的华丽转身,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还在环保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字孪生”:让矿井会“说话”的黑科技


你能想象整个矿山被装进电脑,变成一个可以随意旋转、缩放的3D模型吗?寺河矿的三维透明地质建模项目,就实现了这一神奇的设想。通过3D建模技术,矿山的每一个角落,从岩层、巷道到采面,都被精准地数字化呈现。只需轻轻一点鼠标,丰富的地质信息便会立刻跃然眼前,仿佛矿井在主动“诉说”自己的秘密。


该项目按照“整体布局、分场景建模”的思路稳步推进。目前,工业广场模型已具备自动漫游功能,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工业广场的布局与环境。全矿井基本模型也已完成主要地质要素的构建,支持交互操作,极大地提升了地质数据的查询与分析效率。在精细化模型方面,西井W2307、W2308两个采掘工作面的建模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为后续的精准开采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前查地质资料得翻图纸、跑现场,现在鼠标一点,所有数据一目了然!”项目参与者齐跃波的话语,道出了这项技术带来的巨大便利。与传统的地质资料查询方式相比,三维透明地质建模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还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了这个“数字孪生”矿井,矿工们下井就像有了“地下导航”,安全又高效。


“钢铁侠”掘进机器人:矿山未来的主力军


在矿山的掘进工作中,一直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然而,寺河矿正在研发的一款“五合一”掘进机器人——智能快掘成套装备,有望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这款被称为“钢铁侠”的掘进机器人,集预测、排放、截割、清煤、支护于一体,是矿山未来的主力军。


说起这款机器人的研发背景,还有一段小故事。寺河矿机电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吉敏鹏刚参加工作时,就和师傅表达了自己想要设计一款先进掘进设备的想法。如今,他的设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目前,智能快掘成套装备的设计方案已通过集团公司两次论证,相关设备也完成招标,中标单位正在根据方案加紧设备主体设计。


为了确保设备能按时投入使用,吉敏鹏每月都会与厂家保持密切联系,督促加快设备设计与制造进度,沟通设计参数和细节。他满怀期待地表示:“兄弟部门的试验巷道准备工作也已经启动,明年矿工师傅们就能见证‘机器人掘进’的神奇速度了。”这款掘进机器人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掘进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降低安全风险,为矿山的高效开采提供坚实保障。


环保先行,矸石变废为宝


在追求高效生产的同时,寺河矿也没有忘记对环境的责任。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就是他们在环保道路上的一大创举。曾经,矸石是让煤矿头疼不已的“垃圾山”,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存在环境污染风险。但在寺河矿的努力下,这些矸石摇身一变,成了能创造价值的“金砖银砖”。


从“垃圾山”到“金砖银砖”的神奇转变


寺河矿作为大型综合机械化矿井,每年因井下生产、巷道起底等作业会产生大量矸石,据统计,此前矿井每年排放矸石量约150万吨,治理矸石产生的费用约4000万元。矸石的排放不仅增加了原煤提升的负担,还带来了排矸费、土地征地费、矸山治理费等额外支出。为了存放这些矸石,寺河矿先后设置了多座矸山,这又引发了占压土地、环境治理以及潜在的山体滑坡、矸石山自燃等风险,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治理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然而,近年来寺河矿积极探索矸石综合利用的新途径。2024年,寺河矿在东井建立了矸石破碎站,专门用于“矸石治沙”工作。通过将矸石磨成粉,替代沙子用于铺路、喷浆等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前矸石堆成山,现在磨成粉就能铺路、喷浆,省掉了沙子的成本不说,连矸石运输的成本都省了,一年下来能省好几百万呢!”寺河矿生产技术管理部顶板组组长赵俊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在过去一年里,寺河矿用矸石硬化巷道1260米、喷浆1120米,减排矸石8600吨,节约处理费用280余万元。这些数字背后,是寺河矿在环保和经济效益上的双丰收。


目前,寺河矿正在推进西井区的矸石破碎站建设工作,选址已经完成,即将组织实施。项目建成后,每年东西井能减排矸石2-3万吨,创造效益近千万元。不仅如此,寺河矿还在谋划矸石浆体注浆充填、连采连充等工艺,利用矸石置换更多的煤炭资源,届时将大幅提升煤炭资源回收率,实现煤炭资源的应采尽采。


未来展望: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矿山


寺河矿在科技创新和环保实践上的积极探索,为矿山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三维透明地质建模让矿井管理更加智能、高效,“钢铁侠”掘进机器人有望彻底革新掘进工作模式,矸石综合利用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寺河矿的“科技感”和“环保值”,更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矿山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学志)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