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河南能源义煤公司新安煤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走出了一条“科技兴矿、人才强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以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刘正甫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攻关能力和人才培养成果,成为矿井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
从“四字法宝”到行业标杆:刘正甫创新工作室的进阶之路
2014年,新安煤矿以机电维修领域的“技术大拿”刘正甫为核心,成立了首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彼时,刘正甫凭借自创的“听、摸、看、量”四字故障判断法,解决了井下设备疑难杂症,被矿工誉为“机电神医”。这套方法不仅成为工作室的“看家本领”,更奠定了技术创新的实践基础。
2018年,工作室迎来重大升级,业务范围从机电维修拓展至综采、支护改革及智能化四大领域,形成“四位一体”的创新矩阵。在刘正甫的带领下,团队瞄准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先后攻克了综采设备故障率高、支护工艺落后等难题。其中,“自移式掩护支架优化”“注浆锚索支护工艺”等创新成果,使工作面回采效率提升40%,累计节约成本超6000万元。
荣誉接踵而至:工作室先后荣获“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煤炭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等称号,并斩获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20余项省部级奖项,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标杆。
技术创新:从“被动支护”到“智能防控”的跨越
新安煤矿作为一座建矿47年的老矿,曾长期受困于传统架棚支护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过去工人每天要搬运几十根单体柱,劳动强度大,还影响采煤进度。”综采一队队长高洪超回忆道。如何破局?刘正甫创新工作室将目光投向了支护工艺改革。
2020年,团队主导的“巷道灾损评估与快速锚注支护加固技术”在15130工作面成功应用。通过采用“注浆锚索+普通锚索”取代传统超前支护,并结合顶板预裂爆破技术,不仅将单日割煤量从6刀提升至12刀,月推进度突破100米,更节省π型梁、单体柱租赁及人工费用268.6万元。这一突破被义煤公司总经理任春星评价为“开创了支护改革的先河”。
在机电领域,工作室研发的“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同样亮眼。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数据,提前预警潜在故障,使机电设备故障率下降35%,维护成本降低20%。刘正甫表示:“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否解决实际问题,让工人更安全、更高效地工作。
人才孵化:从“师徒结对”到“千名工匠”的裂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新安煤矿深谙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刘正甫创新工作室以“万千百”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构建了“导师带徒、技能竞赛、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工作室累计培训职工千余人次,结成师徒对子21对,培养出高级技师2人、技师5人、全国技能大赛获奖者4人。
青年技工杨连坡是工作室的“明星学员”。在刘正甫的指导下,他自主研发的“液压支架自动调平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应用于井下,使支架调整效率提升50%。“工作室不仅教技术,更培养创新思维。”杨连坡感慨道。如今,像他这样的“技术大拿”“土专家”在新安煤矿已超300人,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协同创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赋能”的生态构建
新安煤矿的创新实践并非孤例。以刘正甫工作室为引领,矿井同步打造了周福喜(综采)创新工作室、防治水创新工作室等四大平台,形成“多点开花、协同攻关”的创新生态。在召开的2023—2024年度科技创新大会上,新安煤矿负责人强调:“要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开放共享的科创平台。”
在这一战略下,新安煤矿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智能开采”“瓦斯高效抽采”等课题。2024年,矿井智能综采工作面建成投用,实现了远程操控、自动截割等功能的突破,单产效率较传统工作面提升30%。
党建引领:为科技创新注入“红色动能”
“党建与创新深度融合,是新安煤矿的一大特色。”该矿党委书记表示。矿井将党支部建在创新链上,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技术攻关。在15130工作面支护改革中,党员技术骨干全程驻守井下,确保工艺落地“零偏差”。
此外,矿井通过“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激发全员创新活力。2023年—2024年新安煤矿共立项科技项目106项,其中:科技创新76项,成果推广14项,管理创新16项。完成“五小”创新成果237项,表彰收购“五小”成果87项,其中“胶带运输机自动清煤装置”“风水联动降尘系统”等50余项成果转化应用,创效超2000万元。
展望未来:向“智能化矿山”迈进
“2025年,科技投入(研发费用)预算要遵循效率效益优先原则,重点向制约新安煤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倾斜,确保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科技创新大会上,常务副矿长、总工程师孙龙坚定表示。
站在新起点,新安煤矿锚定“建设智能化矿山”目标,刘正甫创新工作室也迎来新的使命。“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做行业变革的领跑者。我将带领我们创新工作室团队成员继续加强技术研究探索,同时还要传帮带方面更是倾囊相授,为矿井培养出更多的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刘正甫信心十足。
从一项技术到一套机制,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刘正甫创新工作室的成长历程,正是新安煤矿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在“科技兴矿、人才强矿”的战略指引下,这座老矿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新安样本”。未来,随着智能化、绿色化进程的加速,新安煤矿的创新故事还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