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在过去一周,国际动力煤市场宛如一幅色彩斑斓却又风格迥异的画卷,区域分化走势十分显著,“欧洲强亚洲弱”的格局尤为突出。这种分化并非偶然,背后是供应端与需求端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大型交响乐,每个音符都不可或缺,共同奏响了市场波动的旋律。
欧洲:供应收紧,价格上扬
在过去的一周,欧洲动力煤市场犹如一匹黑马,价格再次强势上涨,其中欧洲ARA三港6000大卡动力煤到岸价更是突破了100美元/吨大关,攀升至103美元/吨以上,创下了9周以来的新高。这一涨势并非偶然,背后有着诸多关键因素的支撑。
哥伦比亚煤炭出口下降预期,无疑是推动欧洲动力煤价格上涨的重要力量。哥伦比亚作为煤炭出口大国,其煤炭供应量的变化对全球市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有消息传出其煤炭出口量将下降时,欧洲市场的供应预期随之收紧。市场就像一个敏感的天平,供应端的微小变化都会引发价格的波动。欧洲市场对煤炭的需求较为稳定,一旦供应减少,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推动价格上涨。此外,美国等国煤炭供应量的减少,也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市场的供应紧张局势,共同为欧洲动力煤价格的上涨添柴加薪。
欧洲天然气储备的低位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动力煤市场。天然气与动力煤在能源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当天然气储备处于34%的低位时,市场对天然气供应的担忧加剧。为了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企业和消费者会将目光转向动力煤等替代能源,这就使得动力煤的需求增加,进而对价格形成支撑。不过,欧洲燃煤发电量虽环比增长16%,但太阳能和风电发电量的回升抑制了煤炭消费。欧洲ARA三港煤炭库存持稳,上周晚些时候库存量维持在362万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价格的上涨空间,但供应收紧的大趋势仍使得价格保持上扬态势。
亚洲:供需博弈,价格承压
亚洲动力煤市场的供应端宛如一场充满变数的棋局,各主要供应地区的情况复杂多变。
印尼作为重要的动力煤供应国,在过去一周,煤炭市场整体维持弱稳。外矿正值开斋节假期,生产和供应的节奏放缓,就像一台暂时降速的机器。在价格优势收窄和出货压力增加的双重夹击下,印尼煤离岸报价松动下行,呈现出价格下滑的态势。上周晚些时候,印尼3800大卡巴拿马型动力煤离岸价报50美元/吨左右,部分品质较差货盘甚至报50美元/吨以下,印尼南加里曼丹至华南港巴拿马型船运费7美元/吨左右。CCI进口38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为49美元/吨,较前一周下降0.2美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0.3美元/吨;CCI进口47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为69.5美元/吨,较前一周下降3.2美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2.6美元/吨。开斋节期间,煤矿生产和物流运输受限,市场上报盘明显减少,看空情绪弥漫。节后煤矿生产虽有望恢复,但供应集中释放可能带来更大的供应压力。印度电厂煤炭库存充足,国内煤炭产量创纪录高位,对印尼煤的询货意愿低迷,这也使得印尼煤在市场上的销售面临挑战。不过,印尼政府放宽出口合同报价要求,允许暂时使用固定价格交易或独立机构报价,这一政策调整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参与者的不满,为市场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俄罗斯煤炭通过远东港口向中国、印度出口,但实际成交量有限,就像一条被堵塞了部分流量的河流。支付结算方式和物流瓶颈成为了阻碍其煤炭出口的两大难题,限制了其在市场中的流通。上周,其动力煤离岸价较前一周小幅下跌。CCI俄罗斯5000大卡动力煤远东港离岸价为63美元/吨,较前一周下降0.5美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3.0美元/吨;CCI俄罗斯5500大卡动力煤离岸价72.5美元/吨,较前一周下降1.0美元/吨,较前一月下降3.5美元/吨。近一年多来,受制于制裁以及出口不畅等因素,俄罗斯煤炭行业遭遇了利润暴跌和破产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犹如在暴风雨中飘摇的船只。据悉,俄罗斯正在与中国就取消煤炭进口关税进行谈判,这一谈判若能取得积极成果,或许能为俄罗斯煤炭出口打开新的局面。
澳大利亚上周高卡煤价格较前一周基本持稳,维持在98美元/吨附近。截至4月4日,纽卡斯尔港动力煤价格为97.8美元/吨,较之前一周上涨2.8美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0.3美元/吨。尽管印尼煤供应以及出口定价的不确定性为澳煤市场带来一定优势,但亚太地区对澳大利亚中卡煤询货表现疲软,煤价上涨动力不足,就像一辆缺乏燃料的汽车。当前,澳大利亚动力煤市场基本面整体持稳,多数出口商仍在等待中国买家需求回升,期待着市场的转机。
南非动力煤市场,上周欧洲市场走强部分支撑了其市场,南非6000大卡动力煤价格较前一周整体持稳。截至4月4日,南非理查兹湾动力煤离岸价为85.5美元/吨,较前一周持平,较前一月下降5.5美元/吨。由于印度国内库存高位,询货需求有限,南非中卡煤价格继续承压下行。不过,随着钢铁价格上涨,印度海绵铁生产商需求有所改善,为南非动力煤市场带来了一丝曙光。南非铁路运营商南非国家货运公司(Transnet)已与南非运输和联合工人工会就加薪达成协议,但与主要工会联合国家运输工会(UNTU)之间的争端仍持续,罢工可能性仍存在,这给南非动力煤的供应带来了不确定性。
需求端:中国、印度需求疲软
在亚洲动力煤市场的需求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重要的需求方,当前都呈现出需求疲软的状态。
中国市场,过去一周,受买家采购活动疲软、港口库存高企以及气温持续回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口动力煤市场下行压力持续。进口煤较内贸煤价格优势不断收窄,部分煤种延续倒挂,这就像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抑制了终端电厂对进口煤的询货意愿,贸易商投标价维持低位水平。据市场参与者表示,截至上周晚些时候,贸易商对3800大卡煤最低投标价为舱底含税458元/吨,仅相当于巴拿马型煤离岸价48.5美元/吨。CCI进口3800大卡动力煤中国南方港到岸价为56.8美元/吨,较前一周下降0.2美元/吨;CCI进口4700大卡动力煤到岸价为76美元/吨,较前一周下降3美元/吨;CCI进口5500大卡动力煤到岸价为83.8美元/吨,较前一周下降0.2美元/吨。国内沿海电厂库存高位,加之长协煤兑现良好和前期进口煤陆续到港,电厂招标积极性不高,对于成本偏高的进口煤询货意愿不足。截至4月4日,沿海六大电厂合计库存1347.7万吨,较前一周增加5.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3%,存煤可用天数达18天。为促进出货,部分贸易商压低报价。现阶段,国内用煤淡季特征明显,部分电厂机组进入检修期,整体负荷偏低;叠加长协煤兑现良好和前期进口煤陆续到港,沿海电厂库存水平充足,终端电厂对进口煤价接受度持续减弱,贸易商投标价偏低,继续空投动力不足。
印度市场,上周动力煤市场维稳运行,印尼煤到岸价较前一周持稳,电厂煤炭库存充足。截至4月2日,印度电厂煤炭库存为5802万吨,存煤可用天数约20天。不过,市场参与者对个别存煤处于临界值的电厂的库存水平表示担忧。目前,印度12家国内煤电厂、7家进口煤电厂库存接近临界水平,如果未来几周库存继续消耗,可能会影响电力供应的连续性,从而带动询货需求,但就目前而言,整体需求仍然疲软。
未来展望:关注关键变量
展望未来,国际动力煤市场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印尼供应恢复和印度补库动向无疑是影响市场后续走势的两大关键因素。
印尼作为全球重要的动力煤供应国,其供应情况对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开斋节假期结束后,印尼煤矿生产有望逐步恢复,供应集中释放。这可能会导致全球动力煤市场的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大,使得原本就处于价格下行通道的动力煤价格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若供应恢复的速度过快、规模过大,而全球需求未能同步增长,那么市场上的动力煤将供过于求,价格可能会持续下跌。印尼政府对出口合同报价要求的放宽,虽然为市场带来了一些政策上的灵活性,但也可能引发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影响价格走势。
印度的补库动向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印度电厂煤炭库存充足,但部分电厂库存接近临界水平。如果未来几周这些电厂的库存继续消耗,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印度必然会增加对动力煤的询货需求,从而带动市场需求的增长。印度作为动力煤需求大国,其补库行为将改变市场的供需格局,对价格形成支撑。若印度大规模补库,可能会引发国际动力煤市场的抢购潮,推动价格上涨。但印度国内煤炭产量创纪录高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对进口动力煤的需求,这使得印度补库的时间和规模存在不确定性。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动力煤市场还面临着来自新能源发展、环保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挤压动力煤的市场空间;而环保政策的加强,也可能对动力煤的生产、运输和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其成本,影响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国际动力煤市场后续走势充满变数,相关企业和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印尼供应恢复和印度补库动向等关键因素,以及全球能源市场的政策和技术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应对市场风险和机遇。(韩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