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在大宗商品的舞台上,焦炭市场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经历了大约半年的弱势运行,近期国内焦炭市场宛如在寒冬中迎来了第一缕曙光,焦企纷纷吹响了提涨的号角,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整个市场的目光。
4月7日,个别焦企率先对焦炭开启首轮提涨,湿熄焦上调50元/吨、干熄焦上调55元/吨,自4月9日0时起正式执行。清明假期后的这次提涨,对于在低迷中徘徊已久的焦炭市场而言,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此前的半年里,焦炭市场仿佛陷入了泥沼,价格持续下行,市场交易也较为冷清,参与者们大多愁眉不展。如今,这突如其来的提涨,就像是平静湖面投入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从市场情绪来看,之前弥漫的悲观情绪正逐渐淡化,现阶段市场参与者大多对焦炭持看涨预期。山西某焦企表示,现在基本是满产的,销售很好,上周库存就已经出完了,现在下游拿货积极性很高,认为第一轮上涨一定会落地,只是时间问题。这种情绪的转变,也反映出市场基本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需求回暖,点燃提涨引擎
在这场焦炭市场的变局中,需求端的变化成为了推动价格提涨的核心引擎。近期,终端需求犹如春日复苏的万物,呈现出明显的回暖态势。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行业对钢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像一条无形的链条,拉动了钢厂对原料焦炭的需求。
在利润支撑下,钢厂高炉也陆续推进复工复产。一座座高耸的高炉重新燃起熊熊烈火,生产的热度不断攀升。据相关数据显示,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在近期稳步上升,截止至3月9日,已达到81.07%,环比上周增加0.09%,同比去年增加6.35%。高炉炼铁产能利用率也随之提高,达到87.15%,环比增加0.18%,同比增加5.66%。这种复工复产的热潮,直接推动了铁水产量的回升。日均铁水产量持续增加,截止至3月9日,达到234.36万吨,环比增加0.26万吨,同比增加14.60万吨。铁水产量的上升,意味着对焦炭的消耗大幅增加,因为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焦炭作为重要的还原剂和燃料,其需求量与铁水产量紧密相关。
钢厂刚需的增强还体现在采购行为上。部分钢厂甚至出现了催货行为,他们迫切希望焦企能够尽快供货,以满足自身生产的需求。河北某钢厂负责人表示:“最近生产任务紧,焦炭的需求很大,我们一直在催促焦企加快发货,不然生产就要受到影响了。”这种刚需的增强,也使得钢厂的采购积极性大幅好转。后续高炉复产预期较强加之焦炭触底预期渐起,让钢厂意识到,提前布局采购焦炭,不仅能够保证生产的连续性,还能在价格上涨前锁定成本。于是,他们纷纷加大采购力度,积极与焦企洽谈合作。
供应趋紧,库存加速下行
随着下游钢厂需求向暖,叠加投机需求分流,供应端焦企销售顺畅,库存加速消化,降库态势显著。中国煤炭资源网产运销连续追踪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323家样本焦企焦炭库存降至91.8万吨,为连续第七周下降,也是今年来首次降至100万吨以下。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焦企库存的快速下降,就像一个不断被抽空的蓄水池,库存水位持续降低。
在河北某焦企的仓库里,以往堆积如山的焦炭如今所剩无几。负责人感慨道:“最近这出货速度太快了,库存降得超乎想象,每天都有大量的订单,我们都快忙不过来了。”这种库存的下降,不仅仅是数量的减少,更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的一个缩影。
供应端的这种变化,对整个焦炭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焦企库存的降低,使得市场上可供流通的焦炭数量减少,供不应求的局面逐渐显现,这为焦炭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就像在一个有限的市场空间里,商品的稀缺性往往会推高其价格。另一方面,对于焦企来说,库存压力的减轻,让他们在市场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以前,为了尽快出货,焦企可能会在价格上做出一定的让步;而现在,随着库存的下降和需求的增加,他们有了更多的底气去提涨价格,重新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成本支撑,炼焦煤价回暖
在焦炭市场的这场复苏大戏中,原料端炼焦煤的变化犹如幕后的关键推手,为焦炭价格的提涨提供了有力的成本支撑。近期,炼焦煤市场也呈现出回暖的态势,出货情况明显好转,涨价现象不断增多。
从市场数据来看,汾渭CCI冶金煤指数显示,截止11月9日,山西低硫煤指数2310元/吨,日环比持平,周环比上涨80元/吨;山西高硫煤指数2089元/吨,日环比上涨25元/吨,周环比上涨75元/吨。这种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焦炭生产成本的增加。因为炼焦煤是焦炭生产的主要原料,其在焦炭成本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当炼焦煤价格上升时,就像给焦炭生产的成本天平加上了一块重重的砝码,使得焦炭企业不得不考虑提高焦炭价格,以维持自身的利润空间。
在山东某焦炭生产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前我们采购炼焦煤的价格相对较低,生产一吨焦炭的成本还能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但最近炼焦煤价格涨了不少,同样生产一吨焦炭,成本增加了好几十元。如果焦炭价格不提上去,我们的利润就会被严重压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这种成本的压力,不仅仅体现在山东这家企业,而是整个焦炭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炼焦煤出货好转对焦炭成本面驱动的增强作用,还体现在市场的预期上。当炼焦煤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出货顺畅时,焦炭企业会预期未来炼焦煤价格还会继续上涨,从而提前调整焦炭价格策略。他们会在与钢厂等下游企业的谈判中,更加坚定地提出焦炭价格上涨的要求。这种预期的变化,就像在市场中传递的一种信号,进一步推动了焦炭价格上涨的趋势。
市场乐观,普遍看涨预期
在当前的焦炭市场中,乐观情绪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整个行业。市场参与者普遍对焦炭价格的上涨持有坚定的预期,这种乐观氛围在各地焦企的观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陕西某焦企表示,开工稍有提升,还没满产,尚有盈利空间,焦炭出货很好,周边钢厂也有复产的,用量还可以,不仅看好本轮,甚至认为还会有第二轮提涨。内蒙古某焦企也认为,焦炭库存降了一些,现在看的话焦炭可能涨1-2轮。河北某焦企则表示,焦炭能反弹1-2轮,钢厂最近的采购还可以。山西另一焦企也提到,现在出货挺好的,钢厂有催货的,发运挺积极,已经没有库存了,暂时看焦炭估计会涨1-2轮。
这种普遍的看涨预期,对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从心理层面来看,它就像一剂强心针,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当大家都认为焦炭价格会上涨时,会更积极地参与到市场交易中。焦企会加大生产力度,争取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贸易商也会积极囤货,期望在未来的价格上涨中实现盈利。这种积极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活跃了市场交易,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让整个焦炭市场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市场实际运行来看,看涨预期也对价格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经济学中,预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市场参与者都预期焦炭价格上涨时,会形成一种“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钢厂等下游企业会担心未来焦炭价格进一步上涨,增加生产成本,因此会提前增加采购量,甚至愿意接受焦企提出的提价要求。这种需求的增加,会进一步推动焦炭价格的上涨,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使得市场价格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然而,这种乐观预期也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一方面,如果市场的实际情况与预期不符,比如需求突然下降或者供应大幅增加,那么可能会导致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当价格没有按照预期上涨,甚至出现下跌时,那些基于看涨预期而大量囤货或者扩大生产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库存积压、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遭受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过度的乐观预期也可能引发市场的过热,导致价格虚高。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将会对整个焦炭市场以及相关产业链造成严重的冲击。所以,虽然当前市场的乐观预期对焦炭价格上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市场参与者也需要保持理性,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乌云笼罩,负面扰动犹存
就在焦炭市场看似一片向好,提涨预期高涨之时,一片乌云却悄然笼罩而来。4月2日,美国再度加征关税,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黑色商品市场陷入了阴霾之中。
从宏观层面来看,美国加征关税的举措,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的焦虑,使得市场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变得悲观。在这种大环境下,黑色商品市场也难以独善其身。对于焦炭市场而言,这一政策主要通过影响钢材出口,进而对其价格上涨形成拖累。
中国是钢材生产和出口大国,钢材出口在整个钢铁产业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美国加征关税后,中国钢材出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关税的增加使得中国钢材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幅下降,订单数量可能会急剧减少。就像在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然给中国钢材加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其难以与其他国家的产品抗衡。另一方面,这种政策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或许也会效仿美国,对中国钢材加征关税,进一步压缩中国钢材的出口空间。
而钢材出口与焦炭市场紧密相连。当钢材出口受阻,钢厂的订单减少,生产规模可能会相应收缩。这就意味着对焦炭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原本在需求回暖推动下的焦炭价格上涨趋势,就可能因为这种需求的不确定性而受到抑制。比如,一家原本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大量采购焦炭的钢厂,因为钢材出口订单的减少,不得不暂停扩产计划,减少对焦炭的采购量,这无疑会给焦炭市场的乐观预期泼上一盆冷水。
除了美国加征关税这一外部因素,当前多数钢厂原料库存处于中高位水平,也成为本轮焦炭提涨能否快速顺利落地的一大阻碍。在河北某大型钢厂的仓库里,堆积着大量的焦炭,这些库存足以满足其一段时间的生产需求。该钢厂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的焦炭库存比较充足,虽然市场上有提涨的声音,但我们在采购时会更加谨慎,不会轻易接受大幅涨价。”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许多钢厂都持有类似的态度。
从钢厂的角度来看,中高位的原料库存让他们在面对焦企的提涨时,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谈判筹码。他们可以凭借充足的库存,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焦企的提价要求,等待市场价格的进一步明朗。而且,库存的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库存未有效降低之前,钢厂对焦炭的采购积极性不会大幅提高,这也使得焦企的提涨计划面临着重重困难。
在市场博弈中,焦企希望通过提涨来获取更多的利润,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而钢厂则希望维持现有的采购成本,以保证自身的利润空间。这种利益的冲突,加上当前市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本轮焦炭提涨的落地充满了变数。尽管市场目前对焦炭持看涨预期,但这些负面扰动的存在,时刻提醒着市场参与者,焦炭市场的复苏之路依然充满挑战,未来的价格走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前路漫漫,市场走向何方
当前的焦炭市场,宛如置身于一个充满变数的十字路口,既有着需求回暖、供应趋紧、成本支撑以及乐观预期等积极因素带来的上行动力,又面临着美国加征关税、钢厂高库存等负面扰动的阻碍,未来的市场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供需层面来看,需求端的复苏态势在短期内有望持续。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逐步稳定,终端对钢材的需求大概率会保持稳定增长,这将继续为焦炭市场提供有力的需求支撑。不过,也需要警惕经济复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比如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需求端产生影响。供应端方面,焦企在当前良好的市场环境下,或许会逐步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加焦炭的供应量。但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以及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仍可能对供应形成一定的限制。若未来炼焦煤供应出现短缺或者价格大幅上涨,焦企可能会被迫减产,以控制成本。
成本因素在未来焦炭市场走势中也将扮演关键角色。倘若炼焦煤价格继续保持回暖态势,甚至进一步上涨,那么焦炭的生产成本将持续增加,这必然会推动焦炭价格上升。但如果炼焦煤市场因为供应增加或者需求减弱而价格回落,焦炭价格的上涨动力也会相应减弱。此外,运输成本、环保成本等其他生产成本的变化,同样会对焦炭价格产生影响。例如,燃油价格的波动会影响焦炭的运输成本,如果运输成本大幅增加,焦企也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焦炭价格上。
宏观环境的变化更是不容忽视。美国加征关税只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一个缩影,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经济增长趋势等宏观因素,都会对焦炭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波动,都可能通过产业链传导,影响到焦炭市场的供需和价格。倘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钢铁行业的出口和国内需求都可能受到冲击,进而导致焦炭需求下降,价格下跌。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在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焦企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和成本波动,合理调整生产计划和价格策略,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注重风险管理,避免因盲目扩大生产而导致库存积压。钢厂则需要优化原料采购策略,根据自身库存情况和市场价格走势,合理安排采购时间和数量,降低采购成本。投资者在参与焦炭市场投资时,更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好风险评估和资产配置,不能仅仅依赖于当前的市场乐观预期,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未来焦炭市场的走势将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目前市场呈现出一定的回暖迹象,但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只有全面、深入地分析各种因素,才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把握市场机遇,应对潜在风险。(韩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