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港口市场的煤价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出现了令人惊讶的“静止”现象。节前(2025年4月3日),5500大卡的煤价为672元/吨,5000大卡是597元/吨,4500大卡则是525元/吨;节后(2025年4月7日),这三种规格的煤价竟然纹丝未动,依旧保持在5500大卡672元/吨、5000大卡597元/吨、4500大卡525元/吨。在商品市场价格频繁波动的常态下,港口煤价在假期前后如此稳定,实在是罕见,也不禁让市场参与者和投资者们纷纷猜测其背后的原因。这一异常稳定的价格走势,也与以往节假日期间煤炭市场价格的波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市场影响因素剖析
煤价在清明假期前后的稳定表现,并非偶然,背后是供应端与需求端多种因素相互博弈的结果。这些因素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煤炭市场的走向,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供应端方面,大秦线检修和产地煤市的动态变化,成为影响煤炭供应的两大关键因素。
大秦线检修
作为煤炭运输的重要动脉,大秦线在4月1日-4月30日期间,每日上午9:00-12:00进行检修。这一常规的春检动作,却对煤炭市场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检修期间,大秦线平均每日减少调进20万吨左右的煤炭。这就好比人体的血管,运输量的减少,使得港口的煤炭“血液”供应减少,港口库存的补充速度放缓,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的煤炭供应节奏。历史数据显示,大秦线每次检修期间,港口的煤炭调入量都会明显下降,如2023年大秦线检修时,港口煤炭调进量日均减少约18万吨,导致港口库存持续下降,对市场价格产生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产地煤市情况
清明假期期间,产地煤市却呈现出一番热闹景象。煤矿销售顺畅,煤价呈现涨势,涨幅在10元/吨左右,个别煤矿累涨最高达30元/吨。产地拉运多为水泥化工需求,这表明非电行业对煤炭的需求较为强劲。部分水泥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求,加大了对煤炭的采购力度,使得产地煤矿的销售情况良好。这种产地与港口市场表现的差异,也进一步反映出煤炭市场供需结构的复杂性。
需求端来看,停暖、电厂检修以及水电出力增加等因素,使得煤炭需求进入了一个调整期。
停暖与电厂检修
随着3月初北方地区第一波停暖开始,停暖潮逐步北上,至4月5日,除极个别地区要熬到5月份才停暖外,我国北方地区基本已经全面停暖。这意味着居民取暖用煤需求大幅减少,电厂的供暖压力骤减。2024年供暖结束后,沿海八省电厂日耗回落至160-170万吨,库存可用天数回升至15天以上。电厂也在4月同步安排机组轮替检修,这使得电厂用煤量进一步减少。2023年4月,部分电厂因检修导致日耗下降,叠加工业用电增速放缓,动力煤价格短期回调。
水电出力增加
进入4月份,长江枯水期逐渐进入尾声,下游水电出力将增加。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出力的增加,将减少对火电的依赖,进而影响煤炭需求。2023年,由于降水偏枯造成水电发电量持续出力不足,火电弥补不足,煤炭需求相对较高;而随着水电出力的增加,火电的份额被挤压,煤炭需求也随之下降。据相关数据预测,2025年4月之后,随着水电出力的逐渐增加,火电在电力供应中的占比可能会下降5-8个百分点,这将直接导致煤炭需求的减少。
进口量与价格波动
进入4月,进口煤市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进口量来看,一些企业选择暂停进口煤采购。神华集团宣布从2025年4月起暂停进口煤炭采购,原因是国内港口煤炭库存高企,电厂煤炭储备充足,导致自产煤炭销售困难,此举旨在促进煤炭疏港和解决自产煤炭积压问题。国家海关对进口煤的指标检查把关趋严,这使得劣质煤进口量将有所降低。这一系列举措,既是对煤炭市场的调控,也是对国内煤炭企业的保护,意在促使行业向高效、环保的方向转型。
印尼煤市受开斋节假期(持续至4月8日)影响,交投清淡。在国际市场上,印尼煤的价格也出现了下跌,热值5900GAR煤炭价格跌至83.50美元/吨,4200GAR回落至48.95美元/吨。市场仍然承受来自印度和中国需求疲软的压力,同时也面临与哥伦比亚折扣煤竞争的压力。近期进口煤贸易商看空情绪较浓,出于对后市煤价继续下跌的顾虑,部分贸易商暂缓操作,市场交投清淡。
印尼政策变动
针对市场参与者对在出口合同中采用本土指数的争议问题,印尼政府的态度出现了转变。印尼政府放宽了要求,并暂时允许通过固定价格交易或使用第三方独立机构报价。此前,印尼政府希望通过使用印尼动力煤参考价(HBA)进行全球交易,但HBA主要针对印尼国内煤炭市场,且为月度公布,时效性较差,印尼能矿部并不属于第三方独立机构,其对价格变动的调控缺乏公信力,主流国际贸易使用ICI价格指数已是约定俗成,贸易商整体抗拒情绪较高。此次政策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参与者的担忧,有助于稳定印尼煤的出口市场。
下游看空情绪
尽管产地煤市行情较好,煤矿销售顺畅,但下游终端仍旧看空后续市场,采购需求依然难现。水电较先前略有好转,新能源发电量最近大增,这些对煤炭需求皆是利空。随着长江枯水期进入尾声,水电出力增加,在电力供应中的占比逐渐提高,火电的份额被进一步挤压。2024年,水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8%,较2023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导致火电对煤炭的需求减少。
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发展也对煤炭市场造成了冲击。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到2025年3月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5亿千瓦。新能源发电的增加,使得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受到挑战,市场对煤炭的需求预期下降,下游企业采购煤炭的积极性不高,更多地选择观望市场,等待价格进一步下跌。
金隅集团水泥业务情况
金隅集团近日表示,公司一季度总体销量和去年基本持平,一季度水泥销售均价同比提升20元/吨以上。这一成绩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亮眼,表明金隅集团在水泥市场的竞争力有所增强。今年水泥市场启动较早,春节后全国基本推涨了一到两轮价格,整体形势向好,为金隅集团的水泥销售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月份水泥销售进入正常市场季节,销量会进一步恢复;价格方面,东北、晋冀鲁豫、内蒙、重庆、湖南区域会有相关复价的计划。金隅集团的水泥业务战略是以京津冀区域为核心,华北为一体,东北、西北为两翼。通过高质量并购重组,收购双鸭山符合公司战略规划,且整合后成效显著,推动了整个东北市场价格的提升,协同效用凸显。尽管东北区域需求不旺,得益于东北市场价格的持续提升,东北成为2024年公司水泥板块主要盈利区域之一。并购标的资产优良,双鸭山拥有自己的矿山资源,生产线设计规范,在东北区域属于竞争力较强的企业。目前双鸭山水泥售价处于价格高地,实现效益较好。金隅集团的水泥业务动态,也反映出煤炭下游相关行业的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对煤炭市场的需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合上述供应、需求、进口以及下游市场等多方面因素,港口煤价未来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也能从这些复杂的因素中窥见一些端倪。
短期走势
从短期来看,大秦线检修将持续影响港口煤炭调进,使得港口库存补充速度放缓。据相关数据预测,4月大秦线检修期间,港口煤炭调入量累计将减少约600万吨,这将对港口煤价形成一定的支撑。产地煤市的良好行情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港口煤价。然而,需求端的疲软仍是制约煤价上涨的关键因素。全面停暖、电厂检修以及水电出力增加,使得煤炭需求大幅减少,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的回升。进口煤市场方面,虽然进口量有所减少,但印尼煤价的下跌仍可能对国内港口煤价产生一定的下行压力。短期内港口煤价可能呈现窄幅震荡的态势,波动幅度预计在10-20元/吨左右。若电厂等下游企业的采购需求持续低迷,煤价甚至可能有小幅下跌的风险。但由于产地煤价的支撑以及进口煤量的减少,煤价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
中长期走势
中长期来看,煤炭市场的供需格局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随着能源结构调整的加速,新能源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形成持续的挤压。2025-2027年,煤炭需求可能达峰并进入消费平台期,之后需求可能逐渐下降。在供应端,国内煤炭产能充裕,2025年国内原煤产量预计约48亿吨,其中动力煤产量43亿吨。尽管晋陕蒙主产区新增产能有限,但新疆区域产量仍有一定增长空间。进口煤方面,虽然2025年进口量仍将保持高位,但受国内煤价下跌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进口量可能会逐渐下降。综合这些因素,中长期内港口煤价中枢可能继续下移。若新能源发展超出预期,电力行业对煤炭的依赖进一步降低,港口煤价可能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预计2025年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可能在600-650元/吨之间波动。但如果宏观经济形势向好,非电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增加,煤价下跌的幅度可能会有所收窄。(韩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