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东滩煤矿洗选中心润滑组:“干加油的,就得加油干!”

王建、邱长鹏、边茂杰
2025-04-08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在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东滩煤矿洗选中心,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忙碌的生产乐章。这里,精煤产量在兖矿能源本部矿井中独占鳌头,每一粒精煤都凝聚着无数工作人员的心血。而在这庞大的生产体系中,有一个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3人小组——润滑组,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对整个洗选中心的稳定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干加油的,就得加油干!”这句质朴的话语,正是他们工作态度的生动写照,也让人不禁好奇,在这简单话语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与力量?



润滑组的日常: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润滑组的三位成员,组长王玉国,组员李亮和戴民,平均年龄55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个年纪的很多人要么已经退休,在悠闲的时光里享受天伦之乐;要么已经转岗,从事相对轻松的工作。但他们三人却依旧坚守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每天与润滑油和设备打交道。


他们所负责的,是洗选中心的280多台设备,这些设备分布在各个车间,涵盖了破碎机、振动筛、皮带输送机等多种类型,每一台设备都是洗选中心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这些设备上,又有着1500多处加油点,如同人体的穴位一般,每一个点的润滑情况都关系着设备的“健康”。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厂区,早7:20,王玉国、李亮和戴民就已在工具房待命。王玉国作为组长,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他会根据当天的生产安排和设备运行情况,制定详细的加油计划。“今儿咱先去重介车间,那儿的设备运行强度大,不能疏忽。”他的声音坚定有力,如同指挥官下达作战命令一般。李亮和戴民则迅速行动起来,手脚麻利地整理工具,将各种型号的润滑油整齐地装上手推车。这些润滑油就像是他们的“武器”,而手推车则是他们的“战车”,即将奔赴“战场”。


一进入重介车间,嘈杂的机器声便扑面而来,仿佛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号角。李亮直奔一台振动筛,弯腰熟练地打开润滑点盖子,动作一气呵成,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排练。戴民默契地递上油枪,两人配合得如同多年的战友。李亮一手握枪,一手有节奏地挤压,眼睛紧盯着出油口,嘟囔着:“这油流速得控制好,太快浪费,太慢又怕注不满。”戴民笑着回应:“可不是嘛,这活儿看着简单,其实门道多着呢!”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注和谨慎,因为他们深知,哪怕是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整个生产进度。


在给设备加油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关注油的流速和注入量,还要时刻留意设备的运行状态。通过听设备发出的声音、感受设备的振动,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潜在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在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的端倪。


精准判断,选择润滑剂


在润滑组的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润滑剂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第一步。洗选中心的设备种类繁多,工作环境和运行频率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润滑组必须具备精准的判断能力。组长王玉国深知其中的重要性,他说:“设备的工作环境、运行频率各不相同,得精准判断,选最合适的润滑剂,确定最佳的加油方式,一点都不能出差错。”


比如,重介车间的破碎机,由于其在工作时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对润滑剂的抗磨性能要求极高。王玉国和他的团队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会为破碎机选择具有高粘度指数和优异抗磨性能的润滑剂,这种润滑剂能够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在设备的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膜,有效减少设备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而对于一些运行速度较快、温度相对较低的设备,如部分输送带的驱动电机,他们则会选择粘度较低、流动性好的润滑剂,这样可以确保润滑剂能够迅速地到达各个润滑点,并且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过多的阻力,降低能源消耗。


他们还会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润滑剂的选择。在冬季,气温较低,润滑剂的粘度会增加,流动性变差,这时他们会选择低温性能更好的润滑剂,以确保设备在寒冷的环境下也能正常启动和运行;而在夏季,气温较高,他们则会选择耐高温性能更强的润滑剂,防止润滑剂在高温下变稀,失去润滑效果。


规范操作,确保润滑质量


选择好合适的润滑剂后,规范的加油操作同样至关重要。在重介车间的加油现场,李亮和戴民的每一个动作都严格遵循着操作规范。李亮打开振动筛的润滑点盖子后,戴民默契地递上油枪,李亮一手握枪,一手有节奏地挤压,眼睛紧盯着出油口,嘴里还嘟囔着:“这油流速得控制好,太快浪费,太慢又怕注不满。”


他们深知,规范的操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确保设备能够得到充分、均匀的润滑。如果加油速度过快,不仅会造成润滑油的浪费,还可能导致部分润滑点无法得到足够的润滑油;而加油速度过慢,则会影响生产进度,并且可能使设备在润滑不足的情况下运行,增加设备的磨损风险。


在加油过程中,他们还会注意油枪与润滑点的角度和深度,确保润滑油能够准确地注入到润滑点内部,并且能够均匀地分布在设备的摩擦表面。同时,他们会对每个加油点的加油量进行严格的记录,以便后续对设备的润滑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


每次加油完成后,他们还会对设备进行简单的检查,查看设备在润滑后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的声音或振动。如果发现问题,他们会立即停止操作,对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直到设备恢复正常运行。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不仅保证了设备的润滑质量,也为洗选中心的稳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敏锐察觉,排查隐患


在洗选中心的生产过程中,设备故障就像是隐藏在暗处的“敌人”,随时可能对生产造成威胁。而润滑组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责任心,成为了设备的“守护者”,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迅速展开排查。


今年2月的一天,给一台破碎机加油时,设备突然发出异常声音。在嘈杂的车间环境中,这一细微的异常声音很容易被忽略,但王玉国却立马警觉起来:“先别加,这声音不对,得查清楚问题。”他的声音坚定而果断,如同在战场上听到警报的士兵,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三人迅速围到破碎机旁,王玉国俯身仔细听,试图从那杂乱的声音中分辨出异常的来源。他的耳朵贴近破碎机,神情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戴民则赶紧联系维保组,了解设备近期状况,希望能从设备的运行记录中找到一些线索。他们的动作迅速而有序,配合默契,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演练。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因为他们深知,设备故障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将会对整个生产进度造成严重影响。而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此刻成为了他们与故障“战斗”的有力武器。


经验助力,改造修复


经过仔细排查,原来是关键部件的润滑槽设计有问题,导致润滑油分布不均。这个问题就像是设备身体里的一个“小毛病”,虽然看似不大,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却可能引发更大的故障。


找到问题后,三人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对润滑槽进行改造,重新调整了加油位置和频率。王玉国凭借着自己对设备结构的深入了解,提出了改造方案,李亮和戴民则迅速行动起来,拿起工具开始对润滑槽进行改造。他们的双手熟练地操作着工具,汗水从额头滴落,但他们却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在改造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比如如何确保润滑槽的改造精度,如何调整加油位置才能使润滑油分布更加均匀等。但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一起商量对策,查阅相关资料,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经过一番努力,破碎机再次启动时,运行平稳,噪声明显降低。那一刻,他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是战场上的士兵取得了胜利一般。他们的努力不仅解决了设备的故障,也为洗选中心的稳定生产提供了保障。这次经历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经验和技术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设备故障,确保洗选中心的正常运行。


巡检发现,紧急应对


在润滑组的日常工作中,巡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就像是在战场上巡逻的士兵,时刻警惕着敌人的动向。他们通过细致的巡检,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问题,将事故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有一次,在厂区巡检设备时,戴民像往常一样,仔细地检查着每一台设备。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他走到806皮带坠砣间时,发现滚筒轴承保持架损坏了。他的心里“咯噔”一下,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他,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事故。他急忙喊道:“组长,快来看看,这轴承好像有问题!”


王玉国和李亮一听,赶忙跑过去。王玉国蹲下查看,神色凝重地说:“不好,轴承磨损严重,得赶紧处理,不然随时可能出故障。小李,你赶紧通知维修人员,我和老戴先守在这儿,绝不能让事故发生。”他们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一种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等待维修人员的过程中,王玉国和戴民并没有闲着,他们继续对设备进行检查,密切关注着设备的运行状态,生怕出现任何意外。他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设备,耳朵仔细地听着设备发出的声音,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迹象。他们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及时排除,避免事故


随后,维保人员及时赶到。他们迅速展开工作,对损坏的轴承进行更换。在更换过程中,润滑组的三人也积极配合,为维保人员提供各种工具和协助。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仿佛是一个紧密协作的战斗团队。


经过一番紧张的努力,终于成功排除了隐患。那一刻,他们脸上的紧张神情终于放松下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次成功排除隐患,避免了一场可能长达6小时的大修,为洗选中心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这次经历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巡检工作的重要性和预防工作的价值。他们就像是设备的“守护神”,通过日常的巡检和及时的处理,为洗选中心的稳定生产保驾护航。他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意义重大,每一次的巡检、每一次的处理,都关系着整个洗选中心的正常运行,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


累计成果,数据说话


润滑组在成立的7年时间里,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设备卫士”,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洗选中心的设备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他们累计发现近400条问题,这个数字背后,是他们无数次在车间里穿梭巡检的身影,是他们对每一台设备、每一个润滑点的悉心呵护。


每一个问题的发现,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无论是设备发出的一声异响,还是润滑点的一丝渗漏,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而对于这些发现的问题,他们都进行了及时处理,确保设备能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这些及时的处理,不仅避免了设备故障的发生,保障了洗选中心的正常生产,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维修成本和生产损失。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处理,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生产线的停滞,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团队精神,激励前行


“干加油的,就得加油干!”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已经成为润滑组三名成员的座右铭,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们团队精神的生动体现。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他们深知自己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关系着整个洗选中心的稳定运行,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效益。所以,他们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全力以赴,毫不懈怠。无论是日常的加油操作,还是设备故障的排查与处理,他们都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求做到最好。


这句话也体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在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他们从不退缩,而是勇往直前,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就像一个紧密团结的战斗集体,在工作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在这个团队中,王玉国作为组长,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沉稳的性格,为团队指明方向,在遇到问题时总能冷静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李亮年轻有活力,工作积极主动,操作技能熟练,在日常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实际操作任务;戴民则心思细腻,善于发现问题,在巡检和故障排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三人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优秀的团队。正是这种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激励着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东滩煤矿洗选中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建、邱长鹏、边茂杰)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