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2025年4月3日上午,皖北煤电集团智能公司在5015辅助运输顺槽召开了“精品工程”动态达标现场会,与会人员通过现场观摩、互动交流,对现场工程质量控制、长距离皮带机管理、防尘设施优化、地坪施工、管线吊挂、硐室标准化、小改小革成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工作亮点赞不绝口,一致认为掘进区“精品工程”动态达标做在日常、抓在经常、重在细节,能够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
在安全管理方面,掘进区针对复杂顶板条件,首创“顶板三步走策略”:局部破碎时挂网掘一支一;严重破碎时升级为高强度锚索支护;极端条件下采用过渡网支护,排距缩至800mm,精准控制顶板变形。施工5米后联合验收,动态恢复原支护方式,有效保障顶板安全;
为确保掘锚机帮部锚杆钻机操作安全、便捷,掘进二队自主进行改造升级,设计加工脚踏板,优化了人机交互体验,操作人员在作业时能更加精准地控制设备,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与此同时,研发安装锚杆钻机机械闭锁装置,从源头上杜绝误操作,为设备安全运行加上双保险,全方位保障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创新设计跟机水箱与潜水泵组合,将迎头积水抽排至永久管路,根治设备侵蚀与巷道泥泞问题,彻底根治迎头下山掘进积水这一难题,作业效率提升30%;创新加工高压连接器防护罩,有效抵御了磕碰、积尘和潮气的侵蚀,极大地延长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履带式自移机尾里侧自主加工纠偏抗轮,有效解决了履带式自移机尾拉移过程中因跑偏对帮部地脚锚杆的破坏。
皮带机管理方面,借助激光指向仪对带式输送机机架进行调平调直,彻底告别以往依赖人工经验调整的粗放模式。激光指向仪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皮带跑偏、磨损等常见问题,保障了皮带运输的安全与稳定,为带式输送机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巷道内设置激光指向仪,利用激光束的直线特性,精确测量激光到各个锚杆锚索的间距,施工人员能够更准确地施工锚杆锚索,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显著提高锚杆锚索上线率,增强巷道支护强度,保障巷道稳定性。
自制移动集装箱与零散材料入箱模式,实现材料“不落地、码放齐”;自主制作专用的吊挂钩,对从永久供风供水点到迎头的临时软管进行标准化吊挂。按照统一的标准和间距,将风水软管整齐排列,避免软管缠绕、拖地等现象,打造整洁规范作业环境;地坪水沟施工,采用拉线作业法,严格把控施工精度,同时对地坪模板支架进行改造升级,确保地坪平整、上线。标准化硐室建设过程中,通过敷设塑钢网、安装轮胎进行防护,精心张贴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再搭配黄蓝相间的油漆进行颜色亮化,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里弥漫开来,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技术创新方面,创新设计水仓+倒车硐室一体化方案,在硐室下方挖掘水仓,用于储存井下积水;在水仓上方铺设工字钢和钢板,形成坚固的调车平台。该设计使一个硐室具备水仓和错车硐室双重功能,减少了一个硐室的施工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同时,优化了井下空间布局,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为井下运输和排水提供了便利。
与会人员在惊叹掘进区标准化创建成果的同时,就现场施工质量与管理、超前谋划与配合、认识自身不足与借鉴经验等方面进行了现场交流,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今年以来,在迈向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的征程中,掘进区二队以‘创新为笔绘安全新景,质量作墨书发展华章’为指引,全力推进5015辅助运输顺槽‘精品工程’建设,通过16项创新举措的落地实施,实现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质效双提升’,成为矿井动态达标的典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国刚对5015辅顺运输顺槽“精品工程”创建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
肖国刚强调,召开5015辅助运输顺槽“精品工程”动态达标现场会,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展示掘进区近一段时期以来的标准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增强大家创建一级标准化矿井的信心,只要统一思想、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功夫下到平时,就肯定能把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好,希望各单位能够以此次现场会为起点,学习先进、总结不足,查缺补漏、取长补短,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因地制宜推进标准化建设,实现朴素达标、动态达标,为智能公司顺利通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一级标准化矿井定级考核提供有力保障。
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肖国刚、各专业副总师、职能科室负责人、生产一二线单位负责人及机电副区长、机电队长参加了本次现场会。(胡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