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和谈风云下,煤炭市场将何去何从?

韩一凡
2025-04-07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近期,国际政治舞台上,俄乌局势的动态紧紧揪住了全球目光。特朗普,这位再度活跃于美国政治核心的人物,强势介入俄乌冲突,开启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和平推进动作。先是分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通话,随后,美俄代表团绕过乌克兰与欧洲,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谈,双方讨论问题覆盖范围很广,各方立场得到深入阐述。一时间,国际社会纷纷猜测,这场持续已久的冲突是否真的迎来了走向和平的曙光?


特朗普积极推动俄乌双方在今年4月20日前实现停火,这一表态无疑给紧张的俄乌局势带来了新的变量。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与俄乌均同意在黑海确保航行安全、消除使用武力的可能、阻止将商船用于军事目的,还为停止打击俄罗斯和乌克兰能源设施制定措施。这些协议的达成,看似为冲突的平息铺就了道路,让人们看到了和平的希望。然而,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际政治局势错综复杂,尤其是像俄乌冲突这样牵扯多方利益的重大事件,和平之路绝非坦途。


俄乌冲突这三年,全球煤炭市场犹如在惊涛骇浪中颠簸的巨轮,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变革,价格走势跌宕起伏,贸易流向也发生了颠覆性重塑。


价格起伏:从暴涨到震荡下跌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的爆发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煤炭市场首当其冲。焦煤价格一飞冲天,开启了自2021年10月高点后的又一轮大涨行情。在短短两个月内,焦煤主力合约价格从2022年初的2000元/吨左右,一度狂飙至4月的3297.5元/吨高位,涨幅高达60%以上。这背后,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能源供应担忧是主因。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大国,其煤炭出口前景因冲突变得扑朔迷离,市场恐慌情绪弥漫,各方纷纷抢购煤炭资源,推动价格直线上升。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煤炭价格并未在高位长久停留。随着时间推移,煤炭供需格局悄然生变。全球煤炭产能在各国加大开采力度下逐步增加,新的煤矿不断投入生产,煤炭产量稳步上升。而下游需求端,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对煤炭的依赖度逐渐降低,高位回落的需求让煤炭市场的天平开始向供应过剩倾斜。自2022年下半年起,焦煤价格踏上了长达3年的震荡下跌之路,截至目前,已跌至近4年来的低位水平,价格较2022年的峰值几近腰斩。曾经炙手可热的煤炭,如今在市场上正面临着供需宽松带来的巨大压力。


贸易流向重塑:俄罗斯煤炭的新征程


俄罗斯在全球煤炭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1622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5%,仅次于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大国。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挥舞制裁大棒,对俄罗斯煤炭实行部分禁运制裁,这给俄罗斯煤炭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从产量和出口量数据来看,2022-2024年,俄罗斯煤炭产量分别为4.40亿吨、4.30亿吨、4.28亿吨,虽稳中有降,但降幅不大;出口量则分别为2.11亿吨、2.13亿吨、1.96亿吨,2024年出口量下滑明显。为了寻求新的市场出路,俄罗斯煤炭的销售渠道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逐步转向亚洲地区,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成为俄罗斯煤炭的主要目的地。


在这一贸易流向重塑的过程中,中国与俄罗斯的煤炭贸易往来愈发紧密。2020-2024年,中国进口俄罗斯煤炭总量一路攀升,分别为3949万吨、5695万吨、6806万吨、10213万吨、9509万吨。中国市场对俄罗斯煤炭的强劲需求,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扩张,另一方面,俄罗斯煤炭因出口渠道转变,价格上更具吸引力,性价比优势凸显,促使中国企业加大采购力度。如今,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煤炭的重要进口国,在俄罗斯煤炭出口版图中占据着关键位置,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煤炭贸易格局的走向。


冲突若止,煤炭市场蝴蝶效应几何?


即使俄乌冲突结束,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煤炭的制裁也不会立刻解除,俄罗斯煤炭产能在制裁、支付、运力、成本和需求等因素的制约下,很难立即释放。


在制裁方面,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体系复杂且具有延续性,涉及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这使得俄罗斯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交易面临重重阻碍。支付环节,制裁导致俄罗斯银行与国际金融体系部分脱钩,煤炭贸易的资金结算困难重重,很多国际买家即使有意购买俄罗斯煤炭,也会因支付难题而望而却步。


从运力上看,俄罗斯煤矿多位于内陆,铁路、港口等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运距长,出口成本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俄罗斯分析机构CCAAnalytics数据显示,2024年1-8月,俄罗斯铁路运输煤炭出口量下降至1.263亿吨,同比减少1300万吨,降幅为9.4%;据Portnews报道,同期全俄港口煤炭转运量为1.29亿吨,同比减少1826万吨,降幅为12.4%。再加上保障战争物资运输,进一步挤压了煤炭的运输和出口空间。成本上,2024年俄罗斯铁路公司提高了煤炭运输费用,运费上调13.8%,并取消了煤炭运价调整系数,且2025年运费还将上涨,运力约束和运费上涨大幅增加了俄罗斯煤炭出口成本。全球煤炭市场价格持续下行,而俄罗斯煤炭企业生产成本和物流费用却在上升,导致当地煤炭企业亏损扩大,经营困难,这也使得煤炭产量和出口量下滑。


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国际能源署预计,2025-2027年,俄罗斯动力煤和冶金煤产量及出口量将继续下降。预计2025年俄罗斯煤炭产量继续减少3%至4.16亿吨,出口量减少7%至1.85亿吨;2026年煤炭产量为4.16亿吨,出口量为1.80亿吨;2027年煤炭产量为4.12亿吨,出口量为1.78亿吨。与2024年相比,3年内煤炭产量将下降3.5%,出口量将下降10.6%。而且考虑到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仍然支持乌克兰,俄罗斯难以恢复对欧洲市场的出口,主要渠道仍然是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


对中国煤炭市场的影响剖析


中国煤炭市场目前呈现供应宽松的格局。从国内生产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全国原煤产量为4.28亿吨,同比增长3.4%;1-11月,全国原煤累计产量为43.22亿吨,同比增长2%。在进口方面,海关总署数据表明,11月,我国煤炭进口量为5498万吨,同比增长26.4%;1-11月,我国煤炭累计进口量为4.9亿吨,同比增长14.8%。国内煤炭主产地产量同比持续上升,叠加煤炭进口量连创历史新高,均增加了煤炭供应。


2024年我国自俄罗斯进口的煤炭占总进口量的17.6%,占煤炭总供应量的1.79%,占比并不高。若俄乌冲突结束,虽然俄罗斯煤炭出口渠道可能会有所变化,理论上存在转回欧洲市场的可能性,但对中国市场冲击不大。一方面,中国煤炭供应来源多元化,除俄罗斯外,还从印尼、澳大利亚、蒙古国等国家进口煤炭,能够有效分散供应风险。另一方面,国内煤炭产量稳定增长,自身具备较强的供应保障能力,即便俄罗斯进口煤数量有所收缩,国内市场也能通过其他渠道和自身产能进行补充。


全球能源市场的宽松预期


俄乌冲突结束可能会加深市场对煤炭乃至整个能源行业的宽松预期。一旦俄罗斯煤炭出口增加(即使是在有限的程度上),将导致全球煤炭市场供需进一步宽松,对市场价格形成压制。从过去的市场经验来看,当供应增加而需求没有同步大幅增长时,价格往往会面临下行压力。例如,在2020-2021年,全球煤炭市场因需求复苏缓慢,供应相对稳定,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区间。如今,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对煤炭的需求增长较为乏力,如果俄罗斯煤炭出口量回升,将进一步加剧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煤炭价格可能会继续下探。


这种价格下跌不仅会影响煤炭生产企业的利润,还会传导至整个能源行业。对于煤炭替代品,如天然气、石油等,煤炭价格的下降可能会削弱它们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力,促使相关企业调整生产策略和市场布局。对于可再生能源领域,虽然煤炭价格波动对其直接影响较小,但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价格变化,会间接影响能源投资的方向和规模,进而对全球能源市场的长期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市场变数犹存,未来路在何方


俄乌冲突的走向,无疑是悬于煤炭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煤炭市场的影响深远且复杂。特朗普的和平推进动作,虽让和谈出现曙光,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冲突背后多方利益的博弈,使得未来局势仍充满不确定性。


从煤炭市场自身来看,当前全球煤炭供需宽松的格局已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改善的难度较大。即使俄乌冲突结束,俄罗斯煤炭出口渠道的调整也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面临诸多现实阻碍。对于中国煤炭市场而言,在自身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及进口渠道多元化的支撑下,受俄罗斯煤炭出口变化的冲击有限。而在全球能源市场,煤炭价格的走势不仅取决于俄乌冲突的解决,还与全球经济增长、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发展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未来,煤炭市场的参与者们需持续关注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同时密切跟踪煤炭供需两端的动态,包括国内煤炭产量的变化、进口来源的稳定性、下游行业需求的波动等。只有这样,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准确把握煤炭市场的脉搏,做出合理的决策。(韩一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