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在能源领域,煤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下,国内煤炭市场却陷入了复杂的局面,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市场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让众多从业者和投资者都绷紧了神经,迫切想探寻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疆煤炭:外运困局加剧
作为煤炭资源大省,新疆近年来煤炭产量稳步增长,在全国煤炭供应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当下国内煤价持续下行,却给新疆煤炭外运带来了极大的阻碍。新疆煤炭开采成本虽低,但其远离核心消费市场,运输成本在煤价中占比较高,通常达到30%-40%。当煤价下行时,运输成本占终端售价的比重进一步攀升,使得疆煤外运的竞争性大幅下降。
例如,以往在煤价高位时,新疆煤炭运往甘肃、宁夏、青海、川渝等地尚有一定利润空间,但如今煤价下跌,这些线路的外运利润被压缩甚至倒挂,煤炭企业外运意愿减弱。数据显示,2025年初以来,受煤炭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新疆煤炭出疆铁路运输需求出现下降情况,2月日均发运量相较1月明显下滑。这不仅影响了新疆当地煤炭企业的营收和发展,也使得全国煤炭供应格局中原本来自新疆的增量预期大打折扣,进一步影响了市场的供需平衡关系。
进口煤量:减量趋势渐显
从4月份开始,煤炭市场又迎来一个重要变化——一些企业将暂停进口煤采购。以行业龙头神华集团为例,已口头通知下属电厂暂停进口煤采购,部分原定3月执行的采购计划已推迟至4月,预计此举可能导致神华一季度进口量减少100万-200万吨。神华作为行业标杆企业,其采购策略调整可能引发其他电力企业跟随,进一步影响进口煤需求。
此外,对进口煤的指标检查把关趋严,这使得劣质煤进口量将有所降低。以往,部分低质量、高污染的进口煤凭借价格优势进入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国内优质煤炭市场。如今,随着指标检查趋严,这类劣质煤进口渠道受限。进口煤量的减少,使得国内煤炭市场失去了一部分重要的补充力量。在过去,进口煤在满足国内部分地区煤炭需求、调节市场供需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减量趋势渐显,无疑会给国内煤炭供应带来冲击,市场需要时间去适应这一变化,寻找新的供需平衡点。
电厂检修:负荷与库存的平衡
当下,电厂机组已陆续进入检修周期,这对煤炭市场需求产生了直接且显著的影响。从运行负荷率来看,多数电厂低于70%,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例如,华东地区某大型电厂,其装机容量为1000万千瓦,在正常运行时负荷率可达80%-90%,但进入检修期后,部分机组停机检修,负荷率骤降至65%左右。这使得电厂发电所需的煤炭消耗量大幅减少,以往每天需消耗煤炭2万吨,如今降至1.3万吨左右。
而在库存方面,电厂普遍维持中高位水平。以全国重点电厂数据为例,当前库存可用天数平均在25-30天左右,远超行业安全库存15-20天的标准。像华能集团旗下电厂,库存可用天数普遍达到30天,个别电厂甚至高达35天。高库存使得电厂在短期内对煤炭的采购紧迫性大大降低,在检修期间,电厂更多地依赖库存煤炭来维持基本发电需求,减少了对外部煤炭市场的采购量,进一步抑制了煤炭市场的需求增长。
采购策略:刚需与市场的权衡
大部分电厂采取的“保刚需、增市场”采购策略,是当前煤炭市场需求端的又一关键变化。在保障刚需用煤需求方面,电厂确保自身日常发电、供热等基本生产运营不受影响。例如,对于承担着城市主要供电任务的电厂,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要保证一定量的煤炭供应,以满足居民和企业的用电需求,确保城市正常运转。
但同时,电厂大幅压缩长协履约量,提升市场煤采购比例。以往,电厂长协煤采购比例通常在70%-80%,而如今这一比例下降至50%-60%,市场煤采购比例则从20%-30%提升至40%-50%。以大唐集团某电厂为例,过去每月长协煤采购量为15万吨,市场煤采购量为5万吨;现在长协煤采购量压缩至10万吨,市场煤采购量增加到10万吨。这一策略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电厂希望利用市场煤价格波动,在价格较低时增加采购,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电厂对市场煤供应稳定性和灵活性的认可,市场煤采购可以根据电厂实际库存和需求随时调整,而长协煤供应相对固定,调整空间较小。这种采购策略的变化,使得煤炭市场需求结构发生改变,市场煤的需求占比增加,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煤炭价格走势也产生了新的影响。
中美贸易:关税背后的涟漪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这一举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贸易市场掀起波澜。4月10日12时01分起,我国迅速回应,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虽然提高关税的影响复杂且多面,在此我们不做过多展开,但这一贸易摩擦对煤炭市场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间接影响。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贸易摩擦可能导致我国出口增速下滑,进而影响经济总量。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其市场需求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若经济增长放缓,工业生产活动减少,对煤炭的需求也会相应降低。例如,在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国内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部分高耗能产业如钢铁、化工等开工率下降,煤炭消费量随之减少,动力煤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贸易摩擦可能影响到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是钢铁生产和出口大国,若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加征关税,钢铁出口受阻,钢铁企业可能会减少产能,从而降低对炼焦煤的需求。2018年美国对我国钢铁产品加征关税后,国内部分钢铁企业订单减少,不得不削减产量,炼焦煤市场也受到牵连,价格波动加剧,市场需求萎缩。
市场走向:迷雾中的展望
综合供应端、需求端以及中美贸易关税等多方面因素来看,国内煤炭市场未来走向充满变数。在供应端,新疆煤炭外运受阻和进口煤量减少,短期内可能使煤炭供应偏紧,但长期来看,国内煤炭产能仍相对充裕,后续供应情况仍需关注国内煤矿生产动态以及进口政策的进一步调整。
需求端,电厂检修期过后,若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工业生产活动增加,煤炭需求可能会有所回升。然而,电厂采购策略的转变,使得市场煤需求结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市场竞争态势。
中美贸易关税引发的宏观经济和产业链连锁反应,虽短期内难以准确评估其对煤炭市场的具体冲击程度,但从长期来看,贸易摩擦若持续,必将对煤炭市场需求产生深远影响,煤炭市场也将在这一系列复杂因素的交织下,不断寻找新的平衡与发展路径,后续市场变化值得我们持续密切关注。(韩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