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煤市风云:价格涨跌背后的博弈与展望

——煤价“过山车”,当下啥态势?
韩一凡
2025-04-07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最近的煤炭市场,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部分煤种价格已经快跌到高成本煤矿的成本线了,这可把煤矿企业们急坏了。据相关数据显示,一些煤矿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出现了亏损的情况。


不过,也有好消息。随着政策调控的加强以及进口煤数量的变化,四月的煤价似乎有了上涨的苗头。政策调控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加强对煤炭市场的监管,旨在稳定煤价。进口煤数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因素都为煤价上涨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但这上涨的路也不好走,高库存就像一座大山,死死压制着煤价,导致煤价涨幅非常有限。目前,各大港口和电厂的煤炭库存都处于高位,消化这些库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印尼斋月过后,如果出现促销降价现象,那国内煤市可就又有下行压力了。印尼作为煤炭出口大国,其煤炭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煤炭市场有着重要影响。一旦印尼煤炭促销降价,我国进口煤的成本将降低,国内煤炭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煤价也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那这煤价未来到底会怎么走呢?别急,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分析。


市场迷雾:煤价走势受何影响?


煤价的走势就像一团迷雾,让人捉摸不透。其实,这背后是库存、供需、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相互博弈,下面咱们就来一一剖析。


库存“紧箍咒”


库存就像给煤价念了一道“紧箍咒”。先看看社会库存,尤其是电厂的库存,那可是高得吓人。就拿沿海六大电厂来说,它们的煤炭库存可用天数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充足的库存让电厂在采购煤炭时底气十足,对市场煤价形成了强大的压制。电厂心里想着:“我库存这么多,不着急买,等价格再降降。”这就导致市场上的煤炭需求减少,煤价自然难以上涨。


不过,事情也有另一面。北方地区的洗煤厂库存却处于低位,这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部分贸易商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开始抄底。他们想着:“现在价格低,先囤点货,等价格涨了再卖出去,就能大赚一笔。”很多终端也开始开展淡季补库。这些抄底和补库行为,就像一股暖流,为煤价带来了一定的支撑。市场上的煤炭需求有所增加,煤价也有了上涨的动力。


库存周期就像一个神秘的指挥棒,对煤价的影响十分复杂。当库存处于高位时,市场供大于求,煤价往往会下跌;而当库存处于低位时,市场供不应求,煤价则有可能上涨。目前,煤炭市场正处于库存周期的调整阶段,库存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煤价的走势。如果库存继续下降,煤价上涨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反之,如果库存再次回升,煤价则可能继续承压。


供需“天平”


当前,国内煤炭市场的供应就像滔滔江水,十分充足。国内煤炭产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各大煤矿开足马力生产。进口煤也源源不断地涌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增加了煤炭的供应量。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几个月,我国的煤炭进口量同比增长了不少。


可是,需求这一端却表现得十分平淡,就像一潭死水。电力行业作为煤炭的主要消费领域,其需求增长缓慢。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逐渐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火电的需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非电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水泥、钢铁等行业的发展相对平稳,对煤炭的需求量并没有大幅增加。


非电行业的需求就像一只隐藏的“大手”,对煤价有着潜在的影响。如果非电行业的需求能够爆发,比如水泥、钢铁等行业加大生产力度,对煤炭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那么煤价就有可能迎来上涨的契机。进口煤政策的变化也会对供需平衡产生重要作用。如果进口煤政策收紧,进口煤数量减少,国内煤炭市场的供应压力就会减轻,煤价也会得到一定的支撑。反之,如果进口煤政策放宽,进口煤数量增加,国内煤炭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煤价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政策“指挥棒”


政策就像一根“指挥棒”,在煤炭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煤炭协会倡议控制产量,确保生产供需平衡。这就像给煤炭市场打了一剂“镇定剂”,让市场参与者们冷静下来,不再盲目追求产量。长协签约率从80%下调至75%,这一变化看似不大,实则对市场煤投放量有着重要影响。长协煤是煤炭市场的稳定器,长协签约率的下调意味着市场上的长协煤数量减少,市场煤的投放量也会相应减少。这就像在市场上减少了一部分供应,为煤价上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政策调控在稳定煤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对煤炭市场的监管,打击哄抬煤价、恶意囤积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国家还通过调整税收、补贴等政策,引导煤炭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这些政策的出台,就像为煤炭市场保驾护航,让煤价能够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波动。


反弹之光:四月煤价为何上移?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后,四月的煤价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出现了上移的态势。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推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政策调控“再发力”


政策调控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再次在煤炭市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煤炭协会倡议控制产量,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着明确的目标:确保生产供需平衡。这就好比一场足球比赛,教练要求球员们控制比赛节奏,保持攻守平衡。长协签约率从80%下调至75%,别看这只是几个百分点的变化,却对市场煤投放量有着不小的影响。长协煤就像市场的稳定器,长协签约率的下调,意味着市场上的长协煤数量减少,市场煤的投放量也会相应减少。这就像在市场的供应锅里少放了一些食材,为煤价上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三月下旬以来,主产区煤矿的日子可不好过。安全检查、环保限产等因素就像一道道紧箍咒,让煤矿不得不面临阶段性停产的困境。再加上市场低迷,煤炭产量环比或出现小幅回落。就拿山西的一些煤矿来说,因为安全检查不达标,不得不停产整顿,这直接导致了当地煤炭产量的减少。这种产量的减少,就像给市场供应来了个急刹车,对煤价形成了有力的支撑。


进口煤“失宠”


曾经备受青睐的进口煤,如今却逐渐“失宠”。印尼HBA定价机制实施后,就像在进口煤市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进口贸易商们都变得观望情绪浓厚。他们心里都在打着小算盘:这个新机制会对成本和利润产生什么影响呢?在没有弄清楚之前,还是先观望为妙。


印尼煤到岸价已高于内贸煤,这就像天平发生了倾斜,让进口煤失去了价格优势。对于终端用户来说,他们可是很精明的,谁的价格更划算,就买谁的。于是,部分终端用户纷纷转向采购国内煤炭。就像买菜一样,如果进口的蔬菜比本地的还贵,消费者肯定会选择本地蔬菜。这种采购方向的转变,就像一股新的力量,打破了市场原有的供需平衡,为国内煤炭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煤价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去库“加速跑”


库存周期见底,就像一场长跑比赛,终于跑到了转折点。北方地区洗煤厂库存处于低位,这让部分贸易商看到了商机,他们就像敏锐的猎手,开始抄底。很多终端也不甘落后,开展淡季补库。就像在淡季打折时,消费者纷纷囤货一样。


进入四月份,环渤海港口库存持续回落,较上月底减少了80万吨,这就像沙漏里的沙子在快速减少,反映出去库进程加快。环渤海港口就像煤炭市场的一个重要枢纽,库存的减少,意味着市场上的煤炭供应量在减少,而需求相对稳定,这就为煤价重心上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未来之问:五月煤价走向何方?


像一把双刃剑,如果政策收紧,进口煤数量减少,就像给国内煤炭市场筑起了一道保护墙,国内煤炭企业的压力会减轻,煤价有望得到支撑。因为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减少了,国内煤炭的市场份额会相应增加,价格也会更有保障。相反,如果政策放宽,进口煤大量涌入,就像洪水猛兽来袭,国内煤炭市场将面临更大的竞争抱歉,无法为你生成对应的内容,请修改后重试。(韩一凡)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