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智能化转型不仅需要技术硬实力,更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核心支撑,而如何引才、育才、留才是破局关键。在国家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作为全国智能化建设示范矿井,近年来,皖北煤电集团麻地梁煤矿采取校招轮岗+定向培养的方式,“外引内育”双向发力,努力打造“招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激活了破局智能化发展的“一池春水”。
该矿创新采用“轮岗实训+定向培养”模式,为保证所引进人才在全面了解矿井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尽快发挥作用,凡入职机电信息中心这个智能化“黄埔”的大学生,都要在采掘、机电、机电信息中心等部门“轮训”半年,系统掌握煤矿生产全流程后,再根据专业特长定岗。该培养机制打破了“专业壁垒”,加快了应届毕业生成长,真正将既懂生产工艺又熟悉智能化系统的复合型人才选送到了智能化相应岗位。
为打破煤矿在外界的刻板印象,该矿倾力打造智慧矿区重塑行业吸引力。面对“行业吸引力不足、人才供需错配”的困境,通过全景展示5G无人巡检、智能采煤、智能掘进等应用场景,不断增强高校招聘吸引力;同时以“为煤矿工人谋幸福”为主旨,新建一幢配套现代化公寓设施的宿舍楼,配备智能洗车房、无人售货柜、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等设施,努力构建工作、生活“舒适圈”。通过筑巢引凤,达到了吸引计算机、自动化等智能化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投身煤矿工作的良好效果。
在内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智能大讲堂”这一阵地,矿领导紧密结合矿井智能化建设现状带头开讲智能化,各专业上台展示在专业领域的独到思路、创新做法,开阔了全矿干部职工智能化视野,形成了流动性智能化教学,推动全矿职工熟练掌握智能化应知应会知识,提高了智能化各系统的实际应用。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年度、季度“五小”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成果征集评比,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展示平台的同时,集思广益推动矿井智能化建设的纵深开展。
“原来的远程办公系统还停留于看看视频、数据,现在远在1000多公里的家中,有些工作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完成。”1名刚刚入职该矿的大学生表示,麻地梁煤矿企业文化氛围浓厚,举目青翠,“卖煤不见煤”,工作生活都很便利,而且所学信息化专业在这里施展空间巨大,更加坚定了他留在这里的信心。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随着5G、AI、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迫在眉睫。该矿负责人表示,智能化转型不仅是传统能源行业的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人才革命。在“外引内育”双向发力之下,矿井人才支撑发展战略取得了实际效果。只有将人才洼地转变为创新高地,才能为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生动的麻地梁煤矿方案。(胡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