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电麻地梁煤矿:创新掘进,书写安全标准化华章

胡云峰
2025-03-31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在当下,煤炭市场正处于持续低迷的泥沼之中。从2024年初开始,国内动力煤价格便一路震荡下行,在年末消费旺季期间,更是跌破800元/吨大关。进入2025年,这一跌势仍在延续,价格已跌至700元/吨以下。据秦皇岛煤炭网发布的数据显示,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703元/吨,环比下降2元/吨,已经连续6周下跌。在这样严峻的市场环境下,皖北煤电集团麻地梁煤矿却异军突起,在掘进安全标准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了行业内的新标杆。


在煤炭行业,掘进进尺数据就如同企业应对市场危机能力的“曲线图”与“晴雨表”,直观地反映着企业的实力。而麻地梁煤矿掘进区以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为目标,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5015辅顺掘进工作面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中收获亮眼成绩,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精准支护,筑牢安全根基


在煤矿开采作业中,顶板安全是重中之重。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始终将“精准支护保安全”这一理念深植于心,面对5015辅顺掘进工作面顶板破碎、局部掉顶等复杂地质条件,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大胆创新,首创了“顶板条件变化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当顶板条件出现细微变化时,他们会动态调整超前挂网。传统的超前挂网方式在面对复杂地质时往往效果不佳,而麻地梁煤矿通过精准分析顶板情况,对挂网的密度、材质等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在顶板破碎较为严重的区域,加密挂网的网格,使用强度更高的钢丝网,从而有效防止碎石掉落,为后续作业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步,锚索替代锚杆。在顶板压力增大,普通锚杆难以满足支护需求时,锚索凭借其更高的承载能力和锚固力,成为了保障顶板稳定的关键。锚索的安装位置、角度和长度都经过精确计算,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地分散顶板压力,提升顶板承载能力。以5015辅顺掘进工作面某段为例,在采用锚索替代锚杆后,顶板的下沉量明显减少,保障了巷道的稳定性。


第三步,过渡网支护方案。在顶板条件变化剧烈的区域,过渡网支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不同支护方式之间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性。这种创新的支护方案就像是为顶板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显著提升了顶板的承载能力。


仅仅有创新的支护策略还不够,严格的支护验收流程同样不可或缺。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支护验收制度,从支护材料的选用到支护结构的安装,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检验流程。在完成支护作业后,验收人员会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对锚杆的锚固力、锚索的预紧力、挂网的牢固程度等进行逐一检测。只有当顶板稳定性达标后,才会恢复常规作业。这一严格的验收流程,就像是为井下安全施工上了一把“安全锁”,为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设备迭代,开启高效新篇


在煤矿掘进作业中,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作业的效率与安全。麻地梁煤矿掘进区深知这一点,他们聚焦安全高效作业,在设备迭代升级方面出实招、下狠功。


掘锚机是煤矿掘进的核心设备,然而,传统掘锚机在帮部锚杆钻机操作上存在诸多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麻地梁煤矿掘进区的技术人员深入研究,自主设计了防护罩及脚踏板。以往,操作人员在操作帮部锚杆钻机时,常常需要在狭小且复杂的空间内进行,不仅操作不便,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有了防护罩,就像是给操作人员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有效防止了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飞溅物对人员的伤害。而脚踏板的设计更是巧妙,它让操作人员的脚部有了稳定的支撑,站得更稳,操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大大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


误操作是设备运行中的一大隐患,为了从源头杜绝这一风险,麻地梁煤矿掘进区为掘锚机加装了机械闭锁装置。在未加装机械闭锁装置之前,由于操作流程复杂,加上井下作业环境嘈杂、工作强度大等因素,操作人员有时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这不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还会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机械闭锁装置就像是给设备加上了一把“智能锁”,只有在满足特定的操作条件时,设备才能运行,否则,任何错误的操作都无法执行。例如,在进行某些关键操作时,必须先按下特定的按钮,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机械闭锁装置会对这些操作步骤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样一来,从根本上杜绝了误操作的风险,为人员安全加上了“双保险”。


通过这些创新改造,掘锚机的运行效率大幅提高。在改造之前,掘锚机平均每小时的掘进速度为[X]米,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停机检修,导致作业中断。改造后,掘锚机的平均掘进速度提升到了[X+Y]米每小时,设备的稳定性也大大增强,停机检修的次数明显减少,实现了作业“零失误”。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新工艺,破解施工难题


在煤矿掘进施工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难点,而麻地梁煤矿掘进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创新工艺加以破解,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5015辅顺掘进工作面,下山掘进积水难题一直困扰着施工人员。积水不仅会侵蚀设备,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会导致巷道泥泞湿滑,增加人员行走和设备运行的安全风险。面对这一难题,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坚持守正创新,巧妙设计了“跟机水箱+潜水泵”组合系统。这个组合系统就像是一个“智能排水卫士”,时刻守护着掘进工作面。跟机水箱安装在掘进设备的旁边,能够实时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积水,以及巷道内渗出的积水。潜水泵则与跟机水箱相连,当水箱内的积水达到一定水位时,潜水泵会自动启动,将积水快速抽排出去。通过这个组合系统,实现了积水的实时抽排,让设备始终处于干燥的运行环境中,有效保护了设备免受积水的侵蚀。同时,巷道也不再泥泞湿滑,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通行提供了保障。据统计,在采用“跟机水箱+潜水泵”组合系统后,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X]%,因巷道湿滑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


除了积水难题,井下线路吊挂不规范也是一个影响用电安全和标准化水平的问题。杂乱无章的线路不仅容易引发触电事故,还会影响井下作业环境的整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麻地梁煤矿掘进区自制了移动小线挂钩。这些小线挂钩设计巧妙,使用方便。它们可以根据线路的走向和布局,灵活地安装在巷道的墙壁或支架上,将各种线路有序地吊挂起来。移动小线挂钩就像是一个个“线路整理大师”,让井下的线路变得整齐有序。在安装了移动小线挂钩后,井下用电安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标准化水平也显著提高。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时,能够更加方便地找到所需的线路,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整洁规范的线路布局也为井下作业环境增添了一份安全与美观。


精益管理,提升环境效能


精益管理在煤矿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乎生产效率,还与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紧密相连。麻地梁煤矿掘进区深知这一点,他们针对环境效能提升的需求,积极加强精益管理,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移动材料车+轻型材料入箱”管理模式是麻地梁煤矿掘进区的一项重要创新。以往,在井下材料运输过程中,料场挪移频繁,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材料堆放杂乱无章,容易导致材料损坏和丢失,同时也影响了运输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创新推出了“移动材料车+轻型材料入箱”管理模式。移动材料车就像是一个个灵活的“小仓库”,可以根据施工需求,随时将材料运输到指定地点。轻型材料被整齐地放入特制的箱子中,这些箱子不仅方便搬运,而且能够有效保护材料不受损坏。这种管理模式实现了材料“不落地、码整齐”,大大减少了料场挪移的频次。以前,每次施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来挪移料场,现在通过移动材料车,只需要少量人员就能快速完成材料运输和配送,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据统计,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后,材料运输效率提高了[X]%,人力成本降低了[X]%。


在硐室标准化建设方面,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同样下足了功夫。他们采用塑钢网防护,为井下作业空间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岩石破碎、掉落等情况时有发生,塑钢网防护就像是一道坚固的“防护网”,能够有效阻挡碎石等物体,防止其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与传统的防护方式相比,塑钢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使用寿命更长。同时,麻地梁煤矿掘进区还通过企业文化亮化等举措,为井下作业空间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他们在巷道墙壁上张贴安全标语、企业文化海报,设置文化宣传栏,让矿工们在工作的同时,能够时刻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井下作业空间的安全性,还使其更加美观、舒适,为矿工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细节优化,质量效能双赢


在煤矿生产中,细节往往决定成败。麻地梁煤矿掘进区深谙这一道理,他们通过培育精益意识,从每一个细微之处入手,不断优化施工细节,实现了质量与效能的双赢。


在地坪水沟施工中,麻地梁煤矿掘进区采用了拉线作业法及改良支架,这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蕴含着大大的智慧。拉线作业法就像是为地坪水沟施工提供了一条精准的“标线”,施工人员沿着这条线进行操作,能够确保水沟的坡度、平整度达到极高的标准。改良支架则为施工过程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支撑,有效防止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坍塌等问题。以前,地坪水沟施工完成后,常常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不仅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改。而现在,通过采用拉线作业法及改良支架,排水变得畅通无阻,巷道也更加美观整洁。据统计,在采用这些方法后,地坪水沟的排水效率提高了[X]%,因排水问题导致的生产中断次数降为零。


带式输送机在煤矿物料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皮带跑偏问题却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的难题。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借助激光指向仪调校带式输送机,精准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激光指向仪就像是一个“精准的导航仪”,能够为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提供精确的方向指引。在未使用激光指向仪之前,皮带跑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会导致物料洒落,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影响运输效率,增加设备的磨损。而现在,通过激光指向仪的调校,皮带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运行轨道上,运输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皮带的使用寿命也延长了[X]%,降低了设备更换和维修的成本。


高压连接器是煤矿供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其安全防护至关重要。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定制了高压连接器防护罩,为高压连接器穿上了一层坚固的“保护衣”。在井下复杂的环境中,高压连接器容易受到灰尘、水汽、杂物等的侵蚀,从而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高压连接器防护罩能够有效阻挡这些有害物质,为高压连接器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以前,高压连接器的故障率较高,常常需要频繁维修和更换,不仅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还增加了生产成本。而现在,有了高压连接器防护罩的保护,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X]%,运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为矿井的安全供电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麻地梁煤矿掘进区还对供电设计进行了优化。在以往的掘进工作面,迎头电缆数量众多,不仅布线杂乱,容易引发安全隐患,还会影响作业人员的操作空间,降低工作效率。通过优化供电设计,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合理规划电缆的走向和布局,减少了迎头电缆的数量。现在,迎头的电缆数量大幅减少,作业环境变得更加整洁规范。这不仅提高了用电安全水平,还让作业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持续创新,砥砺前行


“工资是挣来的,效益就在创新和细节当中。”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区长焦建的话语掷地有声,这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在当前煤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持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为了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容应对市场挑战,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宏伟的计划。在工艺创新方面,他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掘进工艺,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研发更加高效、安全的掘进工艺。例如,探索新的破岩技术,提高破岩效率,减少对周边岩体的破坏;研究新型的支护工艺,进一步提升支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支护成本。


在设备迭代升级上,掘进区将加大投入,引进更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他们计划与国内外知名的设备制造商合作,共同研发适合煤矿掘进作业的新型设备。同时,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提升设备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比如,为掘锚机配备更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操作和智能监控,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麻地梁煤矿掘进区未来发展的重点。他们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还将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创新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


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全体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投身到创新实践中。他们相信,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推动工艺、设备、管理的迭代升级,一定能够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注入更强动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麻地梁煤矿掘进区必将继续砥砺前行,创造更多的辉煌,为煤炭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创新引领,未来可期


皖北煤电集团麻地梁煤矿在掘进安全标准化方面的创新实践,无疑是煤炭行业的一场及时雨。他们从精准支护到设备迭代,从创新工艺到精益管理,再到细节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为矿井的安全高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麻地梁煤矿自身的竞争力,更为整个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在当前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麻地梁煤矿的成功案例充分证明,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困境中突围,在挑战中把握机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工艺创新,煤炭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安全保障能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胡云峰)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