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企业党建工作肩负着新的使命与挑战。如何提升党员能力素养,让党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众多企业探索的关键课题。安徽雷鸣科化公司党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以创新为驱动,推出了党员“三个一”党建素质提升活动,即“我为自己读一书、我为职工办一事、我为公司献一力”,从思想提升、服务职工、助力企业发展三个维度,为党员成长和企业进步开辟了新路径,激发了新活力。
红色经典,传承精神
在雷鸣科化公司,阅读红色经典成为党员们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方式。炸药车间党支部书记黄昊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在读书分享会上感慨地说:“这本书让我穿越时空,看到了革命年代的艰辛与热血。革命先驱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通过阅读这样的红色经典,党员们深刻领悟到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思想得到了洗礼,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
专业提升,技能进阶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培养爆破板块急需的机电、矿业一级建造师专业人才,公司党总支主动作为,为符合报考条件的党员发放专业书籍,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一位党员在备考建造师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公司的关怀与期望。他说:“公司免费提供书籍,还给予通过考试的职工市场化工资激励,这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备考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成长。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还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他成功取得了建造师证书,为公司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专业力量。
定期分享,共同进步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党员之间的交流与成长,公司党委要求党员干部每季度精选一本提升自我修养的书籍进行研读,并定期在党支部内开展读书分享会。在分享会上,党员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体会。同时,公司党委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定期为党员发放书籍,如《中华经典十三讲》《共产党人的必修课》等。这些书籍涵盖了传统文化、党性修养等多个方面,为党员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自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已为13家党支部发放书籍260余本。党员们在阅读和分享中,不断汲取知识,补足精神上的“钙”,筑牢了思想根基,为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日常小事,彰显担当
在雷鸣科化公司,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党员——后勤保卫部的许险峰。他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今年2月的一天,职工宿舍的水龙头突然坏了,水流不止,给职工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许险峰得知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带上工具,匆匆赶到宿舍。他仔细检查水龙头的故障,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迅速找出了问题所在,并进行了维修。不一会儿,水龙头就恢复了正常,职工们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然而,许险峰的忙碌并没有就此结束。上周,下水道又出现了堵塞问题,污水四溢,散发着难闻的气味。许险峰再次挺身而出,他不顾脏臭,趴在地上,用工具一点点地清理着下水道的堵塞物。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下水道终于疏通了,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许险峰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克服身体不适,发挥自己擅长的维修“小技能”,为职工们“修修补补”。他的付出,职工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家都对他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之情。
志愿服务,传递爱心
除了日常的维修工作,党员们还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看家本领”为职工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党员们纷纷各显神通。有擅长手机贴膜的党员,手法娴熟地为职工们的手机贴上保护膜,让手机焕然一新;有精通修锁配匙的党员,认真细致地为职工解决门锁和钥匙的问题,保障职工的财产安全;还有提供法律咨询的党员,耐心地为职工解答法律疑惑,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炸药车间党员董亚峰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常客,他经常参与家电维修服务。每次活动,他都会早早地来到现场,准备好工具,等待职工们的到来。有一次,一位职工的电视机出现了故障,董亚峰仔细检查后,发现是某个零件损坏了。他四处寻找合适的零件,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并进行了更换。电视机修好了,职工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董亚峰也感到无比满足。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帮助他人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当每个人都愿意为他人付出时,团队的力量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深入群众,排忧解难
为了更好地了解职工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党员干部每月都会深入班组、岗位、宿舍,与职工面对面交流。他们倾听职工的心声,了解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有一位职工在工作中遇到了技术难题,影响了工作进度。党员干部得知后,立即组织技术骨干,与这位职工一起研究解决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和试验,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这位职工激动地说:“感谢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让我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还有一位职工因为家庭原因,经济上遇到了困难。党员干部了解情况后,主动为他申请了困难补助,并组织党员捐款,帮助他渡过了难关。自活动开展以来,党员干部已累计为职工办实事、解难题130余件。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培育新时代互帮互助文明风尚,让职工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技术革新,降本增效
在雷鸣科化公司,党员们始终将企业发展的重任扛在肩上,积极投身于技术革新的浪潮中。雷管车间的党员骨干孟浩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带领着“党员技术攻坚队”,聚焦基础雷管自动卡腰系统改造这一关键难题,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
改造过程中,孟浩和他的团队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卡腰工序依赖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质量难以保证,安全隐患也较大。孟浩深知,要想实现公司的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对这一系统进行彻底改造。他带领团队成员查阅大量资料,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如设备兼容性问题、自动化控制精度问题等。但孟浩和团队成员并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实现了基础雷管自动卡腰系统的无人化操作。
这一技术革新成果意义非凡。新的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卡腰工序的生产效率,而且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经测算,该项目年创效60余万元,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无人化操作也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孟浩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创新精神和担当意识,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树立了榜样。
金点子献策,助力发展
除了技术革新,党员们还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基础管装填班党员徐善鹏就是一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党员。他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自动排管机和擦板条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经过深入观察和研究,他提出了“改造自动排管机和增加无人擦板条装置”的建议。
徐善鹏的建议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详细阐述了改造的具体方案和预期效果,得到了公司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公司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对他的建议进行论证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徐善鹏积极参与,与技术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自动排管机和无人擦板条装置改造成功投入使用。新的装置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年创效10余万元。同时,由于减少了人工操作,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徐善鹏的金点子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激励着更多的党员和员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创新氛围浓厚,成果丰硕
在孟浩、徐善鹏等党员的带动下,公司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党员们立足岗位,积极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提出了大量可行性技术革新方案和合理化建议。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公司党员共提出可行性技术革新方案30余个,可实施合理化建议290余条。这些方案和建议涵盖了生产工艺、设备改造、管理优化等多个方面,为公司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们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了一种人人参与创新、人人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的良好局面。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公司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雷鸣科化公司将继续深化党员“三个一”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总结与展望:持续深化,引领未来
雷鸣科化党员“三个一”活动开展以来,成效显著。从思想层面来看,党员们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和专业书籍,思想境界得到极大提升,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在服务职工方面,党员们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的维修到志愿服务,再到深入了解职工需求,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了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让职工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助力企业发展上,党员们的技术革新和金点子献策,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展望未来,雷鸣科化公司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员“三个一”活动。在“我为自己读一书”方面,进一步丰富书籍种类,不仅涵盖红色经典和专业书籍,还将引入更多关于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书籍,满足党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创新读书分享形式,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党员能够参与其中,分享读书心得。在“我为职工办一事”上,建立长效机制,完善问题反馈和解决渠道,确保职工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将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让党员服务职工成为企业发展的亮丽风景线。在“我为公司献一力”中,加大对党员创新成果的支持和转化力度,建立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党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党员跨部门合作,共同攻克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常露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