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春光作序,花至人间。当三月的春风轻柔地拂过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色连二矿,整个矿区仿佛从沉睡中苏醒,披上了一层生机勃勃的外衣。高耸的井架在阳光的照耀下,投射出坚毅的影子;飞转的皮带运输机,忙碌地运转着,奏响了一曲工业的乐章。在这片充满力量与激情的土地上,郭洁在生产一线的身影尤为亮眼。
她头戴安全帽,身着深蓝色工装,身姿挺拔而坚定,在副井井口穿梭忙碌。她的眼神专注而有神,紧盯着每一个设备运行的细节;双手熟练地操纵着操纵杆,动作沉稳而精准。她的存在,就像是这矿区中一抹别样的色彩,既与周围的工业环境相融,又以独特的女性魅力点亮了这片属于男性的“战场”,让每一个看到她的人,心中都不禁涌起一丝好奇:这位在煤矿生产一线的女性,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她”在安全生产前沿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煤矿生产现场仿佛是男同志们专属的“战场”。轰鸣的机器、飞扬的煤尘,似乎都在诉说着这是一片充满力量与挑战的男性天地。然而,在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色连二矿的副井井口,却有着一道别样的风景。郭洁,这位头戴安全帽、手握操纵杆的女工,在这片男性主导的领域中,用坚韧与专业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郭洁所负责的副井绞车工作环境极为特殊,安全责任重大。这里机电设备众多,每一台都像是一个精密的巨人,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提升机的操作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而她肩负的任务更是关乎全矿的正常运转。职工下井升井的安全保障,物料及大型设备的下放和回收,这些重任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压在她的肩头,但她从未有过一丝退缩。
面对每班近70勾次的高频次工作,单勾打运5分钟,双勾打运10分钟左右,每一秒的操作都容不得半点差错。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精神和体力的巨大挑战。在昏暗的灯光下,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她的眼神却始终坚定而专注,紧紧盯着仪表盘上的每一个数据,双手如灵动的舞者,在操纵杆间有序舞动,确保每一次提升都平稳、安全。
2024年,是郭洁和她所在班组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面对12202工作面、12406工作面、12311工作面设备入井等重要任务,郭洁和班组其他职工紧密协作。在设备入井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无误。从设备的检查、吊运,到与井下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郭洁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她深知,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危及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
整个班组在2024年全年共走钩31716勾,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是对每一次操作的精益求精。每一次走钩,都承载着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承诺;每一次提升,都凝聚着他们的专业与责任。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确保了矿井提升系统的稳定运行,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这座煤矿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保持着稳定而高效的运转。
业务尖兵成长记
作为一名主提升机司机,郭洁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一次操作,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乎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庄严仪式,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为了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任务,她积极投身于该矿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和学习活动。在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当其他同事已经结束一天的工作,享受着闲暇时光时,郭洁却依然坐在教室里,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技术专家的讲解,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内容。
为了深入了解绞车结构,她常常在下班后主动留在工作现场,穿梭于复杂的绞车设备之间。她仔细观察绞车的每一个部件,从庞大的滚筒到精细的齿轮,从粗壮的钢丝绳到灵敏的传感器,她都一一铭记于心。她亲手触摸着冰冷的金属外壳,感受着设备运行时的震动,仿佛在与这些沉默的“伙伴”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郭洁逐渐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提升机司机,对绞车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处理常见故障。一次,她在操作绞车时,敏锐地发现绞车闸系统报警指示灯闪烁。那一刻,她的心跳陡然加快,但多年的专业训练让她迅速冷静下来。她深知,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她立即报告当班班长,清晰而准确地说明故障情况,随后迅速和当班检修人员一起结合故障指示进行原因排查。
他们犹如一群经验丰富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仔细的检查,终于发现原来是闸控系统中一组闸间隙大于2mm。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郭洁和检修人员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调整闸间隙,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自信与专业。调整完成后,经过试运转,系统故障顺利排除。那一刻,郭洁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日常的实际操作中,郭洁不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还善于思考和创新。她发现绞车操作流程存在一些可以优化的环节,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她大胆地提出了多条合理化改进建议。这些建议,有的是对操作步骤的简化,有的是对设备参数的调整,每一条都凝聚着她的智慧和经验。她的建议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显著提高了绞车的运行效率。
郭洁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因此,她经常主动和身边同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在休息时间,她会组织同事们围坐在一起,详细地讲解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她的讲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每一位同事都能够轻松理解。她还会亲自示范操作技巧,手把手地教同事们如何更加精准地操纵提升机。在她的帮助下,身边的同事们都尽快熟悉了工作环境、掌握了操作要领,整个团队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确保了矿山绞车安全高效运行,为煤矿的稳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爱岗如家暖人心
在工作中,郭洁就像一颗温暖的太阳,散发着无尽的热情与善意。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一次操作都力求完美。在副井提升机房里,她时刻保持着高度的专注,眼睛紧紧盯着各种仪表和设备,确保一切运行正常。她的认真态度,就像一把精准的标尺,为整个班组树立了榜样。
对待工友,她热情友善,总是能敏锐地察觉到同事们的需求,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当班组同事遇到困难时,她总能像家人一样,给予最贴心的帮助。绞车司机三班倒的工作制度,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要求他们在24小时内不间断地轮流上岗。在这场接力赛中,一旦有队友出现状况,就必须有人及时补位,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去年12月的一天,寒冬的气息弥漫在整个矿区。班组里一名夜班女工患上了重感冒,身体极度不适,不得不休班。郭洁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丝毫犹豫,主动站了出来,为她替班。她深知,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自己的挺身而出,不仅是对同事的关爱,更是对整个工作流程的负责。
凌晨3点,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梦乡之中,唯有副井提升机房里,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寂静。郭洁精神抖擞地坐在操作台前,双手熟练地配合着,稳妥地操作着手柄。她的眼神坚定而专注,认真观察记录着每一组运行数据。在她的眼中,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安全运输的保障,是她对工作的承诺。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日常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理解,能够保证矿井安全提升,保障更多家庭的幸福与安宁,我很开心。”郭洁的话语,质朴而真挚,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同事的心中。在她看来,这个工作团队就像一个紧密相连的大家庭,每一位成员都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工作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为了实现矿井的安全提升,为了保障每一个家庭的幸福,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她,也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工作和团队的热爱。
煤海“她力量”的回响
郭洁,这位在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色连二矿的副井提升机司机,以她独特的“她力量”,在这片煤海之中掀起了层层波澜,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她是一位无畏的战士。面对副井绞车工作的复杂环境和重大责任,她没有丝毫退缩,用坚韧的意志和严谨的态度,在每班近70勾次的高频次工作中,确保了每一次提升的安全与稳定。她和班组共同完成的31716勾走钩任务,不仅仅是一组冰冷的数字,更是他们对安全生产承诺的有力证明,是他们用汗水和努力为矿井撑起的安全保护伞。
在业务技能的领域里,她是一位不断探索的先锋。她积极学习,深入钻研绞车结构,对常见故障了如指掌,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并处理问题。她提出的合理化改进建议,就像是为提升机注入了新的活力,显著提高了运行效率。她还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带动整个团队共同进步,使大家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煤矿的高效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在团队协作的舞台上,她是一位温暖的凝聚者。她爱岗如家,对待同事热情友善,当同事遇到困难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绞车司机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下,她主动替班的行为,不仅解决了同事的燃眉之急,更体现了她对团队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她让这个团队充满了温暖和凝聚力,让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了家的氛围。
郭洁的“她力量”,对企业来说,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她的专业和负责,确保了矿井提升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她的创新和分享,提升了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她的热情和团结,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她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身边的同事,也为企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展望未来,相信郭洁将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她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挑战更高的目标,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高效运行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她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的女工,勇敢地投身到煤矿事业中。她们将以郭洁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她力量”,让这股力量在煤海之中不断传承和发扬,共同书写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更加辉煌的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煤海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本网通讯员:唐敏 孙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