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他,从一个青涩学徒成长为技术骨干,再到排水班长;他是排水战线上的“智勇先锋”。他创新坚守、不忘初心,是职工心中的“榜样力量”。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天合创公司煤炭分公司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葫芦素煤矿机电队班长——张明明。
“既然选择矿山,就要把根扎在这里”
2014年,张明明初入矿山。潮湿的巷道、轰鸣的机械、错综复杂的管线,构成了他对煤矿的最初印象。“既然选择了矿山,就要把根扎在这里!”面对艰苦环境他迎难而上,开始了与煤矿的不解之缘。
他埋头苦学电路图,研究智能化设备原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十余万字的电工知识。十年间,他经历了无数考验,从青涩学徒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
那年大年三十深夜,巷道突发漏电故障,张明明与同事在齐膝深的泥水中连续奋战8小时,确保排水系统恢复运转。在21107运输巷,面对复杂漏电问题,他带领班组逐段排查3公里线路,直至隐患消除。这些历练让他更加坚韧不拔,最终扛起了排水班班长的重任。
他坚信:“设备会迭代,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创新建立“三维培养法”,通过“每日一题”夯实理论基础,开展“故障情景模拟”提升实战能力,利用e智创新工作室组织“智能化设备拆解课”拥抱技术变革。面对煤矿智能化转型浪潮,参与研发“11336排水法”,将十余年经验转化为排水新模式。当新一个智能化排水点顺利排水时,老工人竖起大拇指:“这后生把传统经验和高科技玩明白了!”
创新攻坚,啃下“硬骨头”
“创新是咱们矿山人的灵魂,是攻坚克难的利器。我们必须敢于尝试、勇于突破,才能不断解决矿山生产中的难题,守护好我们的矿山命脉。”张明明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每一位工友,共同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年,21108工作面成为工友们关注的重点“战场”。每小时的涌水量导致煤泥淤积,传统排水设备频频“罢工”。面对这块“硬骨头”,张明明带领班组展开技术攻坚。他们创新采用“立体排水+智能清淤”模式,重新规划管路走向提升排水效率,引入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自动冲洗装置。经反复测试与改良,从水流压力调控到冲洗角度、频次设定,逐步摸索出适配21108工作面排水最优组合。最终,这个令全矿头疼的“水患区”被成功驯服。
接手21107运输巷改造任务时,复杂的供电网络如同“盘丝洞”,积水区与高低压线路交织形成重大隐患。张明明创造性提出排水“三步走”战略——以“沿巷道排查”理清线路脉络,通过“分级排水体系”构建安全屏障,最终运用智能液位控制器实现自动化管理,将这片“险滩”改造成了井下顺槽排水标准化示范区。
“他胸前那枚党徽,比矿灯还亮”
张明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班组长,始终坚守在排水一线。“水位上涨,立即启动排水预案!”每当险情发生时,他总是冲锋在前,一次次蹚过齐腰深的积水,肩扛手抬架设排水管路。汗水浸透工装,煤泥沾满脸颊,但他始终坚守岗位,确保排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工友们常说:“张班长胸前那枚党徽,比矿灯还亮!”
当问及十年坚守的动力,张明明揉搓着满是老茧的手掌说:“老一辈矿工用镐头刨出的煤炭企业建设,我们这代人要用智能化设备挖出高质量发展的‘乌金宝藏’。”
如今,他正带领团队攻关“5G+智能排水”项目,致力于让井下“水患防控”迈入智能化发展的全新时代。
本网记者:周长好 通讯员:邵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