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进程中,能源行业始终是支撑社会前行的关键力量。而在露天煤矿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有一位默默耕耘、熠熠生辉的人物——韩永生。他所处的团鱼山露天煤矿,犹如一座能源巨擘,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着发展所需的动力,而韩永生则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生产技术部作为煤矿的“智慧大脑”,韩永生身为副部长,肩负着引领团队、把控全局的重任。他带领团队精心规划每一项开采作业流程,把控每一个生产技术环节,为煤矿的高效、安全运行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用智慧和科技守护着全矿的安全文明工作,他的故事,犹如一首激昂的奋进之歌,值得我们深入探寻。
走进团鱼山露天煤矿与韩永生
团鱼山露天煤矿,这座坐落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赛什腾山南麓的能源基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大地上。它成立于2011年12月12日,矿区面积2.43平方公里,海拔3112-3167米,年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尽管规模并非巨型,但它凭借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战略地位,在能源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解决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热值重点煤矿。
走进团鱼山露天煤矿,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巨大的开采设备有条不紊地运作着,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扬起阵阵尘土,却也奏响了一曲激昂的能源生产乐章。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肩负着保障能源供应的重任,而生产技术部则是这场战役中的核心指挥中枢。
生产技术部,被形象地称为团鱼山露天煤矿的“智慧大脑”,它汇聚了众多专业技术人才,肩负着从规划开采作业流程到把控生产技术环节,从引进先进技术到解决生产难题的全方位重任。这里的每一项决策、每一个方案,都关乎着煤矿生产的安全与效率,影响着整个矿区的运营与发展。在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庞大的生产体系中,技术人员们日夜坚守,不断钻研,为煤矿的高效、安全运行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
而韩永生,正是这个关键部门的副部长。他身材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专业人士的沉稳与干练。韩永生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在校期间,他便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知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参加工作后,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露天煤矿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多年来,他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团鱼山露天煤矿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专业精湛:知识奠定根基
韩永生的专业能力,犹如一座坚实的堡垒,为团鱼山露天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稳固的支撑。他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这所学校在矿业领域久负盛名,其采矿工程专业更是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卓越的教学质量。在这里,韩永生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专业知识,从岩石力学、矿业系统工程到矿山工程经济,从智能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到矿井通风与安全,每一门课程他都潜心钻研,每一个知识点他都力求掌握透彻,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加工作后,韩永生更是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露天煤矿开采领域,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韩永生却总能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从容应对。有一次,煤矿开采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地质构造。这个构造位于煤层的关键位置,其岩石的硬度、稳定性以及与周边岩体的关系都十分复杂。如果按照常规的开采方案进行作业,很可能会导致开采进度受阻,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韩永生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深入现场。他穿着厚重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手持专业的地质勘查工具,在崎岖不平的矿区内仔细勘查。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岩石的纹理、颜色到其结构特征,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回到办公室后,韩永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国内外相关的地质研究报告、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开采案例以及最新的采矿技术文献。他还与行业内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请教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努力,韩永生终于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他设计了一种新的开采工艺,通过优化爆破参数、调整开采顺序以及采用先进的支护技术,成功地化解了难题。在实施过程中,他亲自在现场指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最终,开采工作顺利进行,不仅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风险,还提高了开采效率,为煤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敬业执着:坚守诠释担当
韩永生对工作的敬业精神,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团鱼山露天煤矿的每一个角落。自2017年参加工作以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节假日,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随时准备为煤矿的生产贡献力量。他的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只要生产有需要,一个电话,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奔赴现场。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设备故障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因为它不仅会影响生产进度,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而韩永生,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急先锋”。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夜晚,煤矿的一台关键开采设备突发故障。警报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韩永生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得知情况后,他迅速从床上爬起来,顾不上洗漱,甚至来不及穿上厚外套,就冒着刺骨的寒风冲向了设备故障现场。
到达现场后,韩永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排查工作中。他打着手电筒,仔细检查设备的每一个部件,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试图找出故障的根源。现场的温度极低,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韩永生的手脚很快就被冻得麻木,但他丝毫没有退缩。他和技术人员们一起,反复测试设备的各项参数,查阅设备的维修手册,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故障原因终于被找到。原来是一个关键的电路元件因长时间使用而老化损坏,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韩永生迅速组织人员更换元件,在更换过程中,他亲自操作,严格把控每一个步骤,确保安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抢修,设备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转。那一刻,韩永生紧绷的神经才得以放松,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此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韩永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简单洗漱后,又投入到了新一天的工作中。
这样的事例在韩永生的工作中数不胜数。他就像一颗螺丝钉,紧紧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他的敬业精神,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和敬佩,也为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他的影响下,生产技术部的每一位成员都以他为榜样,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工作氛围。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团鱼山露天煤矿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严谨态度:细节铸就安全
在团鱼山露天煤矿,韩永生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安全文明生产检查中,他始终秉持着“安全生产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疏忽都可能引发大事故”的理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每一次安全检查,韩永生都会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会仔细研究检查区域的相关资料,包括地质条件、设备运行状况、以往的安全记录等,确保自己对检查对象有全面的了解。检查过程中,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侦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无论是一台设备的运行参数,还是一个操作流程的规范程度,他都会进行细致的检查和评估。
有一次,在对煤矿开采现场进行检查时,韩永生注意到一台正在运行的开采设备发出了轻微的异常声响。他立刻要求设备停机,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技术人员起初认为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但韩永生坚持要彻底排查。经过仔细检查,他们发现设备的一个关键部件出现了细微的磨损,如果不及时更换,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韩永生立即安排人员更换部件,并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维护和保养,确保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除了对设备和操作流程的严格检查,韩永生对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也格外关注。他深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标识和标志,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有一次,他在检查中发现一处警示标识的位置不够醒目,可能无法引起工作人员的足够注意。他当即要求相关人员重新调整警示标识的位置,并确保其清晰可见。同时,他还组织人员对全矿的警示标识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损坏或不规范的标识进行了更换和整改,确保每一个警示标识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韩永生的严谨态度不仅体现在对工作的严格要求上,还体现在他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上。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他会立即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在他看来,安全隐患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必须及时排除,绝不能有丝毫的拖延和侥幸心理。
在韩永生的影响下,生产技术部的每一位成员都养成了注重细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好习惯。大家在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这种氛围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为团鱼山露天煤矿的安全文明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诚为人:凝聚团队力量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韩永生不仅是一位专业精湛、敬业执着的技术骨干,更是一位真诚友善、乐于助人的团队伙伴。他就像一团温暖的火焰,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凝聚着团队的力量,让整个生产技术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对于新同事,韩永生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他深知,新同事初入职场,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专业知识,往往会感到迷茫和无助。因此,每当有新同事加入团队,他都会主动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指导计划。
有一位刚入职的大学生小李,对一些开采技术流程不太熟悉,在工作中总是小心翼翼,生怕犯错。韩永生发现了小李的困扰后,主动找到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他讲解专业知识。从露天煤矿开采的基本原理,到各种开采设备的操作方法,再到实际生产中的注意事项,韩永生都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还结合实际案例,让小李更容易理解。
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韩永生还亲自带小李到现场实地操作。他手把手地教小李如何正确操作设备,如何识别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在操作过程中,韩永生不断地鼓励小李,让他不要害怕犯错,要勇于尝试。每当小李取得一点进步,韩永生都会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小李逐渐树立起了信心。在韩永生的悉心指导下,小李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岗位,成为了团队中的一员得力干将。
在团队中,韩永生善于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他深知,一个团队的力量不在于个人的能力有多强,而在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有多默契。因此,在每一次的工作会议和项目讨论中,他都会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新的开采项目方案时,团队成员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成员认为应该采用传统的开采方法,这样风险较小;有的成员则建议尝试新的技术和工艺,以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韩永生认真倾听了每一位成员的发言,仔细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他发现,年轻的技术人员小张提出的一个创新性方案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如果能够成功实施,将会为煤矿带来巨大的收益。于是,他组织团队成员对小张的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并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对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使其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可行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韩永生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和技能水平,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他让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负责关键环节的把控和技术指导,让年轻有活力的新员工负责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在他的协调和带领下,团队成员们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项目终于顺利完成,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为煤矿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韩永生的真诚和友善,赢得了团队成员们的一致认可和尊重。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团队形成了一种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大家在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为团鱼山露天煤矿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个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里,每一位成员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都愿意为了团队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坚毅性格:困难中砥砺前行
在时代对环保要求日益严苛的大背景下,团鱼山露天煤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绿色环保生产。这一过程犹如一场艰难的长征,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重重的困难,但韩永生凭借着自己沉稳坚毅的性格,带领团队在困境中砥砺前行,成为了这场绿色变革中的中流砥柱。
推进绿色环保生产的道路上,技术难题如荆棘般丛生。露天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不仅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威胁着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传统的降尘技术效果有限,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标准。同时,煤矿废水的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和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将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然而,现有的废水处理设备和工艺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急需进行改进和创新。
面对这些难题,韩永生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绿色环保生产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迅速组织团队成员,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小组,针对粉尘污染和废水处理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在粉尘治理方面,韩永生带领团队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了解最新的降尘技术和设备。他们多次前往其他先进的煤矿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经过反复的试验和论证,韩永生提出了一套综合性的降尘方案。该方案结合了多种降尘技术,包括喷雾降尘、洒水降尘、静电除尘等,并对开采设备进行了优化改造,减少了粉尘的产生。同时,他们还在矿区周围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植被,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进一步降低了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废水处理方面,韩永生同样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带领团队与专业的环保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发适合团鱼山露天煤矿的废水处理技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工艺。这种工艺采用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害物质,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为了确保废水处理设备的稳定运行,韩永生还组织团队成员对设备进行了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并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实时监控废水的处理情况。
在整个攻关过程中,韩永生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坚定。他每天都早早地来到矿区,与团队成员一起研究问题、制定方案。遇到困难时,他总是鼓励大家不要气馁,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的沉稳和坚毅,就像一颗定心丸,让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和信心。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终于成功地解决了绿色环保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韩永生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为团鱼山露天煤矿的绿色环保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整个能源行业树立了榜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煤矿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网通讯员:田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