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周刊讯:近日,皖北煤电集团麻地梁煤矿正式发布《隐患排查分级治理、督办、验收制度》,通过构建分级管理、责任明确、流程规范的隐患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防控能力,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制度科学界定风险等级,进行隐患分级管理。按危害程度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2大类。其中,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经济损失,需停产治理或需外部协调解决的隐患被定义为重大隐患;一般隐患进一步细分为3个等级,危害较大的由多部门协同治理,危害一般的由职能科室负责,危害较小的由班组自主处理,从而明晰了从“重大风险”到“轻微隐患”责任,保证了隐患处置及时有力。
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原则,该矿针对重大隐患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由矿长牵头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并报送政府主管部门备案。治理期间设置警示标志、落实安全防护,必要时撤离人员;治理完成后须经矿长初验,并报上级部门和政府联合验收销号。此外,制度还对外部因素导致的重大隐患,需及时向属地监管部门报告请求协调进行了规定,以期形成“政企联动”的治理机制。
对于一般隐患,该矿建立分级督办机制。危害较大的隐患由分管领导督办,危害一般的隐患由安监处督办,危害较小的隐患由责任单位自主督办。验收环节同样分层实施,危害较大的隐患由分管领导组织多部门联合验收,危害一般的隐患由安监员与职能科室验收,危害较小的隐患则由班组自行核验。值得一提的是,制度中对未按期整改的隐患设置了“延期说明”机制,明确2次延期上限及配套安全措施,防止治理流于形式。
该矿负责人表示,制度的出台,量化了隐患等级,细化了责任分工,规范了治理流程,实现了安全隐患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处置。下一步,结合智能监测系统,将推动隐患数据实时上传、治理进度动态跟踪,并纳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体系,切实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转化为管理实践。
实行隐患分级治理,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深刻转变,特别是对一般隐患的进一步细分和建立政企协同机制,为破解行业重大风险治理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案。(胡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