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干事创业篇章写在鱼卡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中——记青海能源集团鱼卡公司安全生产信息调度指挥中心马全红

马金花
2024-09-03
来源:煤周刊

煤周刊讯: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在电影《横空出世》中,新中国成立后,武装部队秘密组织成科研组,遵守“不准问干什么,不准问到哪里去”的铁的纪律,通过脚踏实地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不懈奋斗和努力,在戈壁荒漠,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成功试爆,敬佩默默做出贡献的革命者们,但又能谁真正记得为此付出过的每一名科研人。


自定义高清放大 (15).png


就像公司建设初期,默默付出的老前辈们,值得我们去尊敬。近日,笔者有幸了解到在戈壁默默付出了34年的老员工。他是鱼卡公司安全生产信息调度指挥中心的调度员马全红。


说起马全红公司元老们基本认识,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可以弘扬,但他用坚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默默坚守在岗位中,在戈壁一扎根就是34年。他是公司初建到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开拓者。笔者带着敬佩之心走进这位即将临近退休的老员工内心,听听他对这片戈壁对公司的那份真挚的情感。


马全红,1970年出生,是土生土长的柴旦人,1990年正直血性方刚的年纪,二十出头的他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大柴旦大头羊煤矿。90年代初的柴旦,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盐碱加戈壁植被更是稀缺和稀罕物,人能在那种环境中生存和扎根真是不容易。就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他把青春和梦想一同抛向了这片戈壁,任他们在这里播种,生根发芽。随着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的驱动下,他也储备了一些技能,积累了丰富的煤矿工作经验,2003年5月,随着青海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大柴旦行委大头羊煤矿开发鱼卡煤炭资源项目签字仪式的签署,马全红也加入到了鱼卡矿井的初建队伍的行列中,正式成为了鱼卡公司的一员,成了最初的开拓者。来到鱼卡公司,他先后担任过调度室副主任、生活服务部副部长、通防队副队长职务,每到一处,他都秉承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品质,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


春夏秋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与这戈壁有着说不完的情愫,有着与煤矿剪不断的渊源,他说:“在煤矿干了大半辈子,好多人畏惧来戈壁,恐惧干煤矿,可这里确有我的根,这里就是我的家,虽然是煤矿,可这里容纳了我的一切,这里是我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我对这里有说不出的情感。”


笔者与他一同回忆那段艰苦的岁月时,他说最难的时候是2003年建矿初期,清晰的记得当时身为调度室副主任的他,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四周什么都没有,参与基建的人不到60人,厂房还未建,几间砖房是调度室也是生活区,人少条件差,距离柴旦50多公里,出行不方便,吃饭也是有啥吃啥,没有可选的,只能一星期派车下柴旦储备些物资。每天灰头土脸的,想畅快洗个澡都是奢望,水源井来回拉的水要省着用。那段日子,一睁开眼就投入到工作中,等披星戴月了才停歇下来,日子过的没有时间界定,满脑子就是抓紧干,盼着早投产,盼着输送一批一批的建设者们到矿,好让这里有点人气和生机。


在90万吨筹建中,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少,一个人身兼数职,生产要管,销售也要跑,采购也要负责,在投产之前,经历了最艰难的赶运设备期,当时只有两辆铲车,而且没有吊车,卸大架非常吃力,想尽各种办法,即便那样但人心齐,大家没有怨言,眼里只有手中的活,白天晚上加班加点的干,就只有一个目的,想着早日投产。据他回忆,当时真分不清到底是哪个季节了,一年四季总感觉除了刮风还是刮风。热的时候蚊虫成群恨不得将你血吸干,冷的时候刺骨的风刮的脸生疼。没见过绿色植被,没见过雨水。在他的回忆中,他说最艰难的时刻也最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也正是那段艰难的岁月才是他日后最值得留恋的过往。即便是那种环境,从没想过要去退缩,一心扎在这片戈壁,就把自己的最美的年华许配给了这片荒芜的热土。


熬过了最难的时候,投产后相对各项工作轻松了些。在担任通防队副队长的期间,他说依然清晰记得当时在册人数为50余人,但因请假、生病等原因,实际上班的人数不到30余人。工作任务重,人工耗费也大,尤其在工作面采完打密闭时,每班安排当班人员下井前在井口用编织袋装黄土,用矿车运送到工作面,当时没有锁车,下井后当班人员又将黄土一袋子一袋子背到工作面的点上,耗费人工的同时也累人,工作量大,效率还不是很高。在一次下井检查工作时,发现明火,他立即汇报公司领导和调度室,制定扑救方案,全矿上下各队全面出动,撤设备、拉电器,全力以赴投入到救火当中,经过一天一夜的加班加点最终将火区封闭,相继完成了观察和收尾工作,才挽回了损失,将隐患遏止在萌芽状态。


除了通防队担任副队长外,他还在生活服务部担任过副部长,只要是生活服务部管辖范围的活他都干,带着一名员工揣摩打造黄楼讲话台,安排木工安装铝合金窗户等,一个人能顶十几个人,苦并快乐着。


谈起工作他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他们这70年代的一辈,是企业的建设者、开拓者更是见证者,他笑着说,和那时候比起来,如今的矿井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样子了,智能化已经取代了人工,员工的安全系数提升,法治意识增强,工作环境更是不用说,中央变电所明亮的和地面无区别,劳动强度下降,员工8个小时一个按钮一台智能设备就能将那时候几天甚至一个星期的活用一个班就能干完,环境没得说,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幸福指数直线上升。看着如今的企业真不敢想象那时候自己怎么咬牙坚持的,过往是苦涩的,但也值得回忆。


在谈到家庭的时候,他浅浅的笑了笑,强装镇定的说,“其实这一路走来,最遗憾的是没有好好陪伴家人,每年的休假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家里姊妹6人,又很分散,每年过年回河南老家想团聚一下,但天南海北的,你来我往,真正团聚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家里老大都70多岁了,虽然父亲不在了,庆幸的是老母亲还在世,最亏欠的就是家人,聚少离多的日子让我变得沉默寡言,分开时间长了也不经常联系,一个人常年在外,把青春都交付在了戈壁,所以这是我这一生的遗憾。但咋办,平凡人家不都这样吗?”


是啊!平凡中才显现伟大,正是有了这样默默匍匐前进付出的老一辈革命者,才有了继往开来的后来人,共同将企业打造的安全、高效,也一同见证着企业二十多年来飞速的发展。在交谈最后他说,“真心的希望新员工能接过我们的接力棒,扎根戈壁共同建造企业的未来,也祝福企业会越来越好,每名员工脸上都能洋溢幸福的笑容。”


本网通讯员:马金花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